橫界 作品

第114章 我佛慈悲

 李繼岌喊來大師兄釋不忠,對他說道:“大師兄,師兄弟們中間,哪位對佛經專研至深?” 

 釋不忠雙手合十,低頭說道:“不是貧僧妄言,正是小僧!” 

 李繼岌:“那本世子問你,我佛教義之中,可有關於忠君愛民的內容?” 

 釋不忠:“小僧誦讀經書,確曾讀過,請世子指教!” 

 “一、愛國:不作國賊,擁護國王,不漏國稅,不犯國制 

 《梵網經》說:“佛子不得為利養噁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 

 護國:《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四天王護國品》等佛典中,都談到了在國家有危難的時候如何護國的問題。 

 其中都明確指出,在國家有難的時候,所有佛教徒都應舉行法會,讀誦經典,參與護國救災工作。 

 所謂“護國”就是守護、愛護、護衛國家的意思,佛教的護國思想就是現在所提倡的國家情懷。 

 《梵網經》說:“若疾病、國難、賊難……應讀誦講說大乘經律,齋會求福。” 

 就是說,在國難當頭之際,佛教徒有責任有義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如舉行祈禱法會,讀誦講說大乘經律,設齋求福等宗教儀式積極參加護國救難運動。 

 三、報恩:《大乘本生心地觀經》中,佛陀教導弟子們要知恩報恩,他說在世出世間中有四種恩德,需要我們去報答。 

 這種四恩是:父母恩、眾生恩、國王恩、三寶恩。如是四恩,一切眾生平等荷負。 

 佛陀在其他各種經典中也經常教導弟子們對國言忠,對親言孝,對子言慈,對友言信,守五戒,行十善,修六度萬行。 

 這些都是要要求百姓先做一個奉公守法的好公民,進而再修出世之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國,包括佛教徒在內,國是自己出生的熱土,是哺育自己成長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