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切西瓜 作品

第363章 大唐的強盛

 高昌本就是一小國,只不過是因為地理位置實在是太過於遙遠,距離大唐長安足足六千餘里,正因如此,大唐在滅掉吐谷渾後,便沒有繼續西進,而是直接班師回朝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件事,讓得這高昌國的國王麴文泰覺得大唐始終不會將他們怎麼樣,又加上利益的誘惑,這才直接派兵攔截,以致於作於這般的舉動。 

 對於此事,大唐長安,朝堂上在經過眾臣以及皇帝陛下的一致同意,決定派遣使臣號召高昌國國王麴文泰入長安,前來說明原因,若是真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說法,則只需要即刻撤軍,可以選擇不追究其責任。 

 沒錯,直接要別國的國王前來長安親自解釋,如今的大唐就是這般強盛、繁華,甚至還帶著點點強勢不講理。 

 但不管怎麼說,這也是高昌國出兵在前,大唐也只是被迫的反擊罷了。 

 而待派出的唐使離開長安一段時間後,卻是遲遲沒有等到高昌國的任何人前來給個說法,等來的,只有派出去使臣的一封信件。 

 信上明確說明了使臣在高昌國的一些遭遇,以及他過去之後所做的一些努力,儘管整個高昌國對他都是禮遇有加,將他奉為座上賓,甚至就連那高昌國國王麴文泰都是和他稱兄道弟。 

 但每當只要他談論到關於何時撤兵,何時隨他一同前往唐朝長安時,高昌國國王總是不給予正面的回答,而是將話題引到另一邊。 

 反覆數次交談皆是如此。 

 在如此這般交談無果之下,使者也是明白了這高昌國國王壓根就不想隨他一起去長安。 

 於是乎,這份記載了事情原委的信件便送達到了長安。 

 果不其然,唐使信件送到長安的三日之後,高昌國國王麴文泰的書信也是被送到了長安城。 

 其在信中,高昌國國王用詞顯得極為真切,言語間也是感人肺腑,表達了對唐朝的無比愜意,整篇信件所寫內容皆是如此。 

 李世民只看了片刻,便是勃然大怒起來。 

 整篇信件上,沒有任何關於何時撤軍?派兵在這裡是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準備給予他們什麼樣的補償? 

 這些方面一個字眼都沒有提到,全部都只有一些看起來顯得十分真切的詞句,只是在最後說明了自己如今身體不好,而長安又太遠了,不適合長途跋涉。 

 這般解釋,就好像是在以為整個大唐都是好忽悠的一般。 

 高昌國國王的這一封信件,是直接將李世民給徹徹底底的激怒,他直接命令侯君集率領大軍出發,前去討伐高昌國。 

 高昌國儘管距離長安極為遙遠,但由於這段時間其與大唐之間的相互摩擦頻繁,高昌國王也是在長安培養了屬於自己的消息渠道,在侯君集大軍出發後不久,麴文泰便是收到了唐軍出征的消息。 

 但這個時候的麴文泰卻是沒有太當一回事,畢竟雙方之間實在是太過於遙遠了,先不考慮其它的,單單是大軍所需的糧草,就是很大的一個問題。 

 在唐軍前往高昌國的這段路程之中,特別是出唐境之後,大軍會經過很長一段路程的沙漠地帶,這裡冬冷夏熱,沒有任何的水草生長,自然,馬匹所需要的糧草就不能就地取材了,只得消耗大軍自己攜帶的。 

 按照麴文泰的估計,在這般情況之下,唐朝大軍最多也就只能堅持二十多天,就會因為糧草短缺的問題而被迫撤軍。 

 而這二十多天內,唐軍有沒有走出那片沙漠甚至都還猶未可知呢,正是因為這般,本身並不強大的高昌國才敢做出那般舉動,才敢將發財的主意打到唐朝身上。 

 想到這裡,麴文泰便將自己那顆小心臟穩定了下來,重新沉浸到那無窮盡的享樂中去了。 

 時間匆匆流逝,很快,一個月時間已過,直到這時,麴文泰似乎才終於想起來從那日起,直到如今,整整都過去這麼久了,卻還是沒有關於唐軍的任何消息傳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