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醬油

 泡發黃豆的時候,兩人就把之前搭建的烘乾房給打掃一下。

 這小木屋自從上次秋收過後,把水稻小麥玉米給烘乾完畢了就基本沒再用過,這麼久不進來裡頭一股子悶悶的氣味。

 重新通風烘乾裡面的水汽,又點燃了艾草殺菌殺蟲還能除溼,全部準備好才把泡好又濾幹水的黃豆放進蒸籠裡蒸熟了再拿進來發酵。

 蒸熟的黃豆冷卻後平鋪在簸箕上,屋子裡的氣溫不夠還得點上炭火保證溫度適宜。

 要保證發酵的溫度在37度左右才行,這個數據兩人一開始是不知道的,前後失敗了兩回才總結出來經驗。

 失敗在這一步倒是不算麻煩,前面只需要將黃豆重新泡發蒸熟就行,要是失敗在釀造才麻煩,畢竟光是第三步的釀造過程都得將近花費四個月的時間。

 老一輩人基本上什麼都會做,以前也有村裡老人自己在家做醬油,趕集的時候還拿到集市上去賣的,只不過不是這種液體的醬油,而是固體膏狀的,每次用的時候只需要挖一小勺就夠,觸感像是柔軟的豬油,十分絲滑。

 膏狀的比較少見

 那種他倆是不會的,都是人家壓箱底的配方,大多數人還是隻會做液體的醬油,而他們倆屬於只懂得理論,真正實際操作經驗為零。

 原本還覺得十分富裕的黃豆,光第一步發酵就浪費了快三分之一才摸著門道。

 每一次發酵都得五到六天,失敗就得從泡黃豆開始重來,不過倒不是每次失敗都得花費五到六天,有時候兩天就能看到黃豆腐壞了。

 要是成功撐過了三天,就得翻動攪拌一次,這樣才能更加均勻的發酵。

 發酵完畢的黃豆表面上有黃綠色的麴黴就算是成功了,倒進桶裡按比例加入清水攪拌,裹滿了黃綠色麴黴的豆子一倒進桶裡那黃綠色的粉末就飄散在空氣中,兩人趕忙屏住呼吸免得吸到肺裡。

 等待黃豆重新吸收水分之後,再倒進透氣的竹簍子裡,加蓋棉紗布,放到烘乾房裡繼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