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到橋西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抄襲鬧劇

關鍵的一點,有些內容的相似度太高了。

他們也想問問那兩位,在搶課題的時候,是不是連人家的前期成果都沒有放過,才招來王老師如此的報復。

當然,那兩人文章洩密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但不大。

他們倆的文章發表的時間太晚了,晚了兩三個月,也就是說,人家發表作品的時候,他們的文章也才完成構思,正處在大綱和初稿的寫作階段,又能有多少秘密可洩。

這些文章還有個特點,首發的刊物和學校,都不是引人注目的那種,而從三月下旬開始到四月份轉載的刊物和學校,卻都是有背景、有影響的大塊頭。

獅城國立大學、香江大學、香江中文大學、早稻田大學、大馬新聞、東南亞新聞……

林林總總多達數十家不說,就連淞滬本地社科院信息所的內部刊物也有轉載,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大。

王老師沒有告誰,可那些被抄襲的其他人卻不好說話,通過有關主管部門,向震旦施加壓力。

這種壓力不僅讓學校領導感受到了為難,更讓負責調查的人員感到吃力。

涉嫌抄襲的範教授和蔣教授,都已經暫停了手頭的工作,在系裡接受問詢。

只是,問來問去這兩位車軲轆話說的再好聽,也解釋不清他們抄襲的疑點。

對這種平日趾高氣揚,現在羞憤異常、滿口髒話的老傢伙,調查組的人也沒什麼好辦法,明顯被算計了,他們能說清個鳥蛋。

解鈴還須繫鈴人,有人提出要麼去找王副教授看看。

很多人對這個辦法嗤之以鼻。

當事人之一的王雨嫣副教授,在五一之後就因病住院,住的卻不是他們震旦的醫院,而是淞滬交大的附屬醫院。

這一舉動,明晃晃在告訴你,我是知情的,更是受害人,就是不想去你那裡接受調查和調解,找人家有個甚用。

但不管有沒有用,一時間苦無良策的調查組,也拿不出其他好辦法快速解決事端,只能硬著頭皮去王老師那裡看看再說。

在王姑娘接受兩位調查組成員探望的時候,那兩位老學閥已經坐不住了。

他們都知道自己沒有抄襲,而且自己的文章肯定是被人洩密了,洩密的人是誰,他們也都有猜測,但現在沒有人想聽自己的辯解,更沒有誰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從上至下,現在想的都是怎麼儘快解決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