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舜 作品

第257章 一日為師

尊師重教向來是我們的傳統。

 天地君親師。

 雖為中國儒家祭祀的對象。

 但也是傳統敬天法祖、孝親順長、忠君愛國、尊師重教的價值觀念取向。

 這些思想發端於《國語》,形成於《荀子》,在西漢思想界和學術界頗為流行,明朝後期以來,崇奉天地君親師更是在民間廣為流行。

 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國家的名義,確定“天地君親師”的次序,並對其意義進行了詮釋,特別突出了‘師’的地位和作用。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佔支配地位,孔子的至聖先師地位,使整個社會對老師和文人都是十分尊崇的。

 這裡把老師與君親相提並論可見地位之高。

 老師又與天地相比竟有些神化了。

 古代民間一直有“師道尊嚴”、“尊師重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傳統思想。

 尊師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所以可以最早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時期的《鳴沙石室佚書-太公家教》中寫道: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而在講究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現代。

 老師與家長地位平等。

 學生與老師人格平等。

 需要的是相互的人格尊重。

 講究傳統的學生們,很多人保持了對老師尊敬愛戴的傳統,受到家長的友好禮遇。

 這一點在西方國家裡的師生關係所不能比的。

 應發揚光大。

 作為老師應自尊,以身正學高贏得學生愛戴、家長好評,能夠成為讓學生和家長髮自內心敬重的人。

 尤其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

 教師更要禁得住紅包的誘惑,做廉師;

 關愛所有學生,做暖師;

 以嚴謹規範學生,做嚴師;

 以優良專業水平育人,做高師。

 當然!

 也不能不提的是社會上總有些家長與老師的關係不融洽。

 只要是老師在教育學生過程中有一絲家長覺得不當行為。

 就像言語過激,肢體接觸性小體罰並無傷害,懲罰性作業等。

 家長毫無包容,不看老師出於教育的好心,便討說法告老師,必須要老師花錢了事。

 實際上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上體育課,甲生違紀,老師為控制局面,踢了學生一腳,學生並未受傷。

 但家長不依不饒,無理訪纏訪,最終該老師給了8000元才了結此事。

 類似的事很多,導致部分教師不得不佛系,教育受影響的還是大多數的孩子與家庭。

 有人悲觀認為個別不良家長把“發財致富”的手伸向校園盯著老師。

 一旦有教育偏頗之事發生就馬上啟動索賠程序。

 假如,真有親子合謀了老師的事情時常發生。

 試問這教育還有好嗎?

 社會風氣真走到這一步,教育與學校將難以為繼。

 如今在老師地位走到這一步。

 想必只有靠新修訂的教育法來保護教師權益了。

 孔子的《論語》中也曾提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句話表達了孔子對於學習者的態度。

 也最應該是我們當代所有學生都應該保持的態度。

 聖人認為每個人身上都有他可以學習的地方。

 因此應該隨時隨地向他人學習。

 同時,他也是強調了對於老師的尊重和敬仰。

 認為老師是知識的引導者。

 最是應該對他們持有敬重的態度。

 試問前面提起的要求老師賠償的不良家長做到了敬重嗎?

 若在這個處處講究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現代。

 老師為了教育懲戒了調皮的孩子就該賠償。

 那麼家長平時氣急動手教育孩子後是否也有做過對孩子的相應賠償?

 若沒有。

 以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理念。

 那麼那個要求老師必須賠償的家長就是絕對的無理取鬧!

 當然!

 那些吹噓人道文化的人。

 必定會拿人道說事。

 順便還會無情踐踏我們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

 都是落後的糟粕思想。

 更是強烈否定“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思想。

 從而支持要求老師賠償的家長行為。

 大家都知道《三國演義》裡的卷首語: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句話表明了我國曆史大多數時間都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