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舜 作品

第223章 規則與愛

 用網絡流行語說就是在“懸崖邊上瘋狂試探”。

 身為父母就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孩子的“問題行為”。

 “對對對,爸爸說的對呀!媽媽,人家只是想盡快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而已。你就讓我們去嘛!”

 小豆子雖然沒有完全聽懂爸爸的表達的意思。

 但是她還是機敏的覺得,只要順著爸爸說的最後一句話,擴展解釋就一定不會錯。

 “完成作業?”張玲說。

 李想聽出了張玲的遲疑。

 他覺得說服張玲有戲!

 於是毫不猶豫的問:

 “玲兒,你忘記了?”

 張玲問:

 “我忘記了什麼了?”

 李想接著說:

 “忘記剛才我們一家人在討論,一起繪製布藝浮雕立體畫的。並充分聽取小豆子的意見之後達成了共識。規則已成,那麼接下來就應該嚴格執行了。這並沒有錯吧。”

 張玲終於反應了過來面容不悅的說:

 “你這是以新建立的規則去破壞我以前的規則。誰給你的勇氣敢說沒錯?”

 在李想的認知裡新成立的繪畫規則是高級的。

 然後,為了運行高級規則,其他低一等的規則必須讓路。

 所以才想著要推翻與小豆子定下的相對低級的吃飯規則。

 這顯然是在向小豆子灌輸特權思想。

 這一點張玲實在無法容忍。

 她不想讓小豆子養成凡事高人一等的特權思維。

 張玲一時間沒有理由辯駁的說:

 “小豆子,就算你爸爸說的對。但你不按時吃飯是不是破壞了既定的吃飯規則?更何況孩子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

 她又豈會不知道李想話的意思?

 張玲也曾為小豆子定下了明確的吃飯規則:

 在家中吃飯時間都是規定好。

 但凡因為小豆子錯過了,就不給小豆子吃的,只有到下一頓才有飯吃。

 她的設想若孩子第一次不聽,真的餓肚子了,就會知道遵守規則的意義了。

 可以讓孩子明白違反規則的後果。

 並讓孩子知道不按時吃飯是很不舒服的。

 那麼孩子以後就會乖乖吃飯了。

 張玲敏銳的指出李想幫著小豆子破壞了規則。

 而小豆子單純的以為媽媽是擔憂把她餓著了。

 所以一臉不情願的低下頭嘟囔著說:

 “人家現在真的不是很餓!媽媽……”

 李想見狀,為了讓小豆子高興起來,便極力向張玲辯解說:

 “沒事,這耽誤不了多久!我們要去的地方正好在回家的路上。買個東西最多花上半個小時而已。小豆子要是餓了挨不住。我可以讓她吃塊小點心墊墊。”

 小豆子聽到後興奮的抬頭大喊:

 “好耶!爸爸,我太愛你了!”

 在小孩子的眼中彷彿只要花錢購買的食物都很好吃。

 小豆子自然也不例外。

 有機會可以在外面嚐嚐鮮肯定很高興了。

 李想深知樂極生悲的道理。

 連忙做了一個讓小豆子安靜的手勢。

 因為他清楚自己為小豆子開脫的理由有點牽強。

 舉個例子:

 規定小豆子看ipad或者電視的時間。

 小豆子想一直看動畫片,家長覺得對眼睛不好,討論到底應該看多長時間?

 小豆子可能會提出來說那既然對眼睛不好。

 爸爸也不能看那麼長時間手機。

 這是家庭規則的平等原則。

 小豆子就會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規則。

 如果大人一直在看手機,小豆子在旁邊吵鬧。

 為了讓孩子安靜就塞給她一個ipad。

 結果讓孩子遠超過大家約定好的時間。

 所以說不關以什麼理由破壞既定規則都屬於縱容和寵壞孩子。

 即使以他認為的高級規則破壞相對低級的規則也不行。

 因為這樣會讓孩子誤以為只要既定的規則高級就可以無視一切低級規則。

 張玲為了能讓小豆子變成第二個鍾雲。

 即使做一次壞人讓小豆子不高興,也要反對的李想提議。

 “不行!談好的規則就是規則。不管什麼理由都不能破壞。更何況晚飯要吃好。我實在不能接受讓小豆子把點心當晚飯吃。”

 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

 尤其在面對美食的誘惑時,很多大人都難以控制。

 還有她看得出李想在對小豆子吃喝的問題上向來百依百順。

 勢必縱容小豆子貪吃把點心當晚餐吃。

 那麼正經的晚飯必然會吃得很少或乾脆不吃。

 從而把浪費糧食就變成了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