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046章 鉅變

  “當真?”

  在場的大部分人聽了,不禁喜形於色。

  也就是說,這一回,大夥不用去南鄉交易所那裡,和各地的糧商競爭了?

  接著他們就看到鄧良伸出一個巴掌,繼續說道:

  “這次買的陳糧,會里可以比南鄉交易所的糧價高出三成收糧,若是願意現在就寫下契書,明年可高出五成收糧。”

  “嘶!”

  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讓屋內的溫度都冷了幾分。

  “當真!”

  這一回,不單單是幾個問,而是大部分人異口同聲。

  鄧良見此,又是微微一笑,然後伸出三根手指:

  “三份契書,雙方各留一份,官府備留一份。”

  也就是說,這個事情是真的了?

  想要毀約,那就是把興漢會和官府的這麼多年積累下來的名聲毀於一旦。

  眾人面面相覷,皆是沒有從震驚中恢復過來。

  有人嚥了咽口水,小心地問道:

  “敢問鄧郎君,這個事情,馮……呃,馮會首他知道嗎?”

  從馮鬼王出山那天算起,不知有多少人在小本本記下了此人的黑帳。

  然而這麼多年來,大夥的心氣卻是越來越短,有不少人甚至還患上了“鬼王恐懼症”。

  吃虧這麼多年,突然得了這麼大的好處,反而讓人在第一時間有些不敢相信。

  當然,也有人心裡別有他想:

  馮鬼王大半年都是隔絕消息,就算現在有可能進入長安,但按關中與錦城的距離算,兩地互通消息沒可能會傳得這麼快。

  既然如此,那此事除非是提前商量,否則就是有人在馮鬼王不知情的情況下,獨自作出決定。

  所以……有沒有可能是興漢會出現了第二個龍頭?

  但見鄧良悠然道:“大夥且放心就是,這麼大的事情,兄長他怎麼可能不知道?”

  噫,我倒希望他不知道。

  咦?

  不對。

  如果這個事情當真是馮鬼王提前作出的決定。

  那豈不是說,馮鬼王至少在一年前,也就是出征前,就已經定下了這個事?

  想起馮鬼王的深謀遠慮,更多的人越發猶豫起來:

  馮鬼王這又是在打什麼主意?

  看到眾人突然間沒了話語,鄧良大是意外:

  這等好事,你們為何反倒是這等表現?

  “鄧郎君,這些年來,我們打交道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在座的各人,有一個算一個,都算是有些交情。”

  “你能不能大夥透個底,這筆買賣,究竟是個怎麼回事?”

  可不是嘛,這些年來,大夥每年屯下的糧食,大部分都是賣給興漢會了。

  老相識了!

  聽到這個話,鄧良終於隱約猜到這些人心裡在想什麼。

  但見他不由地一笑,坦然道:

  “這個事情沒有什麼不好說的。說白了,就是吳國荊州那邊,糧食有些短缺,曾多次派人求助於朝廷。”

  “後來的事情,大夥也知道了,因為要準備關中一戰,所以這個事就推遲了。”

  “不過準備工作,卻也是已經提前做好了,比如說在永安設置的易市,就是為了更方便與吳國交易。”

  說到這裡,鄧良舉杯輕啜了一口茶,這才繼續說道:

  “現在主管永安易市的,正是費公舉(費詩),此人本就是蜀地人士,為人耿直敢言,大夥若是心有疑慮,不妨前去詢問一番。”

  費公舉?

  唔唔,這個嘛……

  先是上書反對劉備過早稱帝,後又當面反對諸葛亮接受孟達的投降,費公舉的人品還是比較值得肯定的。

  至少比某馮姓的傢伙強多了。

  荊州糧價高——整個吳國的糧價都要比蜀地高上許多——這個事情,大夥早就有所耳聞。

  但在沒有得到允許的情況下,運糧出境,賣給他國,那可是殺頭的買賣。

  特別是以蜀地的地形,就算是有膽子豁出去,那也沒有辦法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把大批糧食運到荊州。

  在苦尋多年無路的情況下,現在終於放開了一個口子,要說不心動,那肯定就是假的。

  “鄧郎君,敢問這一次,要收多少糧食?”

  在場的沒人是傻子,以鄧良眼下的言辭看來,這個事情,至少已經有七八成是真的了。

  於是氣氛立刻就稍稍有些熱烈起來:

  “鄧郎君,敢問這一次,打算收多少糧食?”

  “自然是多多益善,畢竟興漢會每年都會在蜀地收糧。”

  “當然,高價糧只會賣往荊州,所以肯定是有配額的,這個要看荊州那邊的缺糧情況而定。”

  原本得知可以賣糧給荊州後,別有心思的人,聽到配額二字,心頭頓時就是一涼。

  那豈不是說,給荊州賣糧仍是要受到管控?

  那豈不是說,只能賣一部分高價糧?

  那豈不是說,我們不能自己運糧去荊州?

  入他阿母的!

  不要臉的東西!

  一天到晚盡是官商勾結!

  “鄧郎君,你是知道的,大夥手裡的糧食,從來是不會缺的。所以這高價糧的配額,究竟是個什麼章程,能否詳細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