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1046章 鉅變


                 管仲之術也好,經濟殖民也罷,基本上套路都差不多。

  前期先要投入大量成本,培養扶植代理人或者利益集團,在不知不覺中瓦解敵人內部,讓敵人按自己的設計走。

  只待時機成熟,再進行收割。

  想要實施這個套路,都必須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自身的實力一定要夠強——不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

  用直白一點的話來說,就是打鐵還得自身硬。

  若是半路上搞到一半,因為自身實力的衰弱而搞不下去了,前期對他國的投入就真成了割肉餵狗。

  說不定最後還會被反噬。

  當然,若是能順利收割敵人,收穫也是巨大的。

  即便不能滅國,最低也能奴役他國為己所用,或者讓敵國不戰自亂。

  所幸的是,現在的大漢對於吳國來說,是強國。

  人口,經濟,軍事,無一不在吳國之上。

  更重要的是,在收復了關中幷州河東之後,假以時日,大漢的戰爭潛力,遲早是三國之最。

  戰爭潛力,看的不單單是誰掌握了更多的資源。

  還要看誰能更好地進行戰爭動員,誰能把國內資源更高效率地加以運用。

  從這一點上來說,大漢已經與吳國與魏國拉開了不小的距離。

  至少在十年前,馮刺史就已經開始在地方嘗試恢復前漢,或者說前秦的鄉亭制度。

  十多年的戎馬生涯,十多年不間斷地在地方推廣學堂,培養出了一大批基層幹部。

  退役的軍中老卒,地方學堂考不上皇家學院的學生,他們就是官府掌控地方的神經末稍。

  從南中到隴右,再到涼州,無一不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如果說,被世家豪右完全控制了地方的魏吳兩國,就如同是身上長了惡性腫瘤的病人。

  那麼大漢,就是一個已經成功手術,正在恢復健康的年青人。

  十五年前,大漢丞相為了能多籌集一些糧食,不惜在國力最孱弱的時候,徵發民夫清理都江堰。

  甚至還專門設立了堰官,領兵丁千二百人巡護水利。

  這個前無古人之舉,說起來也是一種無奈。

  畢竟當時的蜀漢經濟命脈,都掌握在世家手裡。

  沒有錢糧,談何南征北戰?

  誰又能料到十五年後,蜀地世家看著年年增產的糧食,再看看被死死地壓制著的糧價,欲哭無淚。

  經過這麼多年的調教,蜀中世家早已經變得帖帖服服。

  農桑乃國之根本,蜀地平原那麼一大片的耕地,哪裡要種糧食,哪裡要種桑樹,是早就已經規定好了的。

  誰敢亂種甘蔗茶樹啥的,官府第二天就能找上門來。

  至於糧賤傷農這種事情,當然是不會存在的。

  因為官府對糧食有一個保底價,興漢會甚至還能高出保底價兩三文錢,甚至四五文收購。

  反正肯定不會讓大夥虧本種地就是。

  你就說你賣不賣吧!

  “你這糧價要是合適我們肯定賣啊!”

  錦城外碼頭倉庫,同時有興漢會設在蜀地的最大據點。

  今天這個據點,迎來了不少客人:李家、張家、趙家、黃家……

  蜀地但凡排得上號的家族,都派出能拿主意的話事人。

  聽到坐在主位上的鄧良,看著下邊的吵吵嚷嚷,笑得很是溫恭:

  “這麼多年了,誰不知道我們興漢會做事,那都是地道得很!哪一年我們收糧的價錢,不是比別人高?”

  那是因為除了賣給官府,就只能賣給你們好嗎?!

  這麼些年來,官府仗著有興漢會的草場牧場撐腰,年年都有大量的耕牛租給泥腿子。

  八牛犁泥腿子用不上,但曲轅犁卻是最適合小戶人家用。

  這麼多年戰亂下來,人口十不存一可能太過誇張,但說銳減了六七成那肯定是事實。

  再加上丞相一直在大力興修水利,還有這些年來,對外作戰節節勝利。

  讓官府手裡掌握了大量的荒田,能夠大規模地給泥腿子分田分地,而且賦稅也不高。

  最重要的是,只有上了戶籍的人家,才能把孩子送到學堂。

  這可算得上是大漢天子最大的仁政——至於有沒有人在暗地裡咬牙切齒,誰在意啊?

  富裕一些的農戶,現在連雞鴨都養上了。

  有了那麼大的盼頭,誰還願意當隱戶?

  大戶人家屯再多的糧食,又有什麼意義?

  想起這些年不少大戶人家去南鄉做糧食買賣,最後卻是家破人亡,不少人心裡都是“呸”地一聲:

  官商勾結,欺凌士吏,你還有臉說做事地道了?

  “就是因為知道興漢會做事地道,所以我等一聽到這裡準備大批收糧,這不就是急忙趕過來了嘛!”

  有人陪笑:

  “不知貴會想要收多少糧食?”

  鄧良意味深長地看了對方一眼,開口緩緩地說道:

  “放心,這一回會里不是去南鄉掛牌,而是直接知會大夥,意思就很明白:

  這一回只向在場的各家收糧,不會從其他地方的糧商收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