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之莊稼漢 作品

第0882章 另一種方式的移民實邊

  興漢會已經被抽血太多。

  要不是越巂郡現在興盛無比,每年都能提供大量的糧食絲綢馬匹。

  要不是南中發展良好,每年都能輸送暴利。

  要不是兄長現在成了大漢巨頭,讓大夥看到了光明的前途。

  興漢會在過度輸送資源的情況下,能不能保持齊心還在兩說。

  事實上,興漢會現在根本沒有餘力吃下都野澤這塊肥肉。

  為了補償他們,馮刺史只好利用職權,先給他們謀下這個好處,後面再慢慢消化。

  朝裡有人好做官嘛!

  但不管是世家去開發居延澤也好,興漢會去開發都野澤也罷,其實都是變相地移民實邊。

  這本就是華夏自古一貫以來的國策。

  先秦時代,楚國曾移貴族到邊境開荒,發展邊境經濟,加強國防力量。

  始皇帝曾“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到了大漢,孝武皇帝為加強北方邊防,曾一次就移民七十餘萬口,充實北方諸郡。

  甚至後世不管何朝何代,都有不同的實邊方式。

  流放犯官也是一種。

  正是得益於這個延續了數千年的國策,就算漢家勢力在這些地方暫時衰退,但漢文化的向心力,也能給後世子孫留下念頭。

  要是後世子孫能爭氣一些,就能堂而皇之地說一句“自古以來”。

  現在馮刺史不過是拾人牙慧,區別就在於,他是換了一種方式,加以利誘,而非強迫。

  而且世家和興漢會實邊的方式會更加暴力,效率會更加高速。

  現在的大漢,等不了那麼久,正好需要這種暴力,和這種效率。

  “所以我想讓禿髮部遷到這裡。”

  馮永點了點姑臧縣與鸇陰縣之間的地方,“來涼州之前,我們就已經決定這裡是草場,完全可以劃一部分給禿髮部。”

  馮永在任護羌校尉時,本就是以平襄以起點,大力向北方擴張。

  平襄北邊的祖厲,以及祖厲西北邊的鸇陰,都屬於武威郡所轄。

  也就是說,前幾年護羌校尉府經營的地域,至少有一半是屬於涼州。

  當年規劃大河邊上的鸇陰縣時,大河東邊的數十萬畝地拿來耕種,其中大部分都是種了豆類,作為牲畜的糧食。

  而大河西邊,一直到姑臧縣這一段數百里的荒野,則是規劃成了草場。

  現在終於到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了。

  禿髮部被安置在這裡,東西兩邊全是漢家的耕種之地。

  若干年後,如果禿髮部還能保持現在這個部族模樣,馮鬼王當場倒立拉稀騙吃騙喝!

  反正馮鬼王不相信,連自己文字都還沒形成的胡人,能在自己的糖衣炮彈下支持多久。

  相對來說,涼州的其他羌胡,則要相對零散。

  前提是必須阻止河西鮮卑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湧入涼州。

  所以居延澤與都野澤的治理,就顯得尤為重要。

  把胡人南下進入涼州的這兩個缺口補好,涼州在漢胡問題上,才能化為主動,有選擇地進行融合。

  “日後涼州漢胡,不拘是居住耕種,還是畜牧,須按‘大雜居,小聚居’的原則,不可讓單一部族的胡人抱團。”

  馮刺史定下了安置涼州羌胡部族的基調。

  一旁的張星憶眼睛微微一亮:“若是有矛盾的部族還可以放在相鄰的位置……”

  馮刺史看了這個滿腦子都是算計的女子一眼,“嘖”了一聲,不滿道:

  “現在是我們在治理涼州,涼州安定是我們的目標,沒事你挑起仇殺幹什麼?”

  張星憶恍然地“哦”了一聲,古怪地看了一眼馮刺史:

  “我還道你想要像南中……嗯,呵呵……”

  關姬責怪地敲了一下張星憶的腦袋:

  “不許胡說,阿郎在涼州的名聲好著呢!”

  張星憶不敢反抗,只能捂住腦袋,但仍是盡心盡職道:

  “既然這樣安排胡人,那西海郡的世家怎麼辦?總得對他們做些安排吧?”

  “不然真讓他們在那裡紮了根,又控制著涼州的一部分草場,到時候有些事情只怕不好處理。”

  關姬聽了這話,看了馮永一眼。

  涼州世家趕著上門買地的時候,馮刺史前來與她報喜,兩人早就談過這個問題。

  “怕什麼?”只見馮刺史胸有成竹地說道,“誰說任由他們在西海郡折騰了?我們賣的是草場,又不是賣耕地。”

  “再說了,我帶過來的這批學生,這不是還沒有安排下去嗎?到時候就讓他們去西海郡。”

  牧一州之地,手頭裡的後備基層幹部一下子就短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