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8 章 少民

 上層人士兵戈相向、勾心鬥角。

 底層百姓在艱難求生中生活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影響、日漸融合、混血雜居。

 圍坐在村頭烤火的村民

們聽著姜海藍說“同化”,忍不住笑道,“就像是咱們,一代代下去,誰知道誰是哪一族的呢?”

 他們村沒有多少本地人,大多都是近一百多年,從各地逃難來的。

 大家混居在一起,互相通婚。

 也就到這一代人還記得祖上在哪裡,再往下傳承一兩代,祖籍是什麼?民族是什麼?

 我們就是本地人。

 至於風俗習慣……

 三四代之後,他們的風俗習慣就是混居在一起的大家共同建立的風俗習慣。

 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丈說:“西南、西北、北邊,還是跟我們這裡不一樣。”

 他警告道,“你們可別看了天幕,覺得那裡的人好處,就擅自跑到異族人住的地方去。”

 “您這話說的,就是我們想去,也去不了啊。”

 “是啊,山路不通,我們又沒有車,怎麼去得了?”

 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變成天上那樣。

 老實說,還是挺想去異族住的地方看看的。

 有人望著天幕上那個縣城,在心底嘆了口氣。

 ——

 天幕之上,姜海藍在叭叭叭“民族融合”。

 【……因為當初建國時,先輩們做了很多很多事。】

 【把各地的土匪給剿了,把少數民族地區的統治者給打敗了,和各地進行談判,進行改革,解放當地民眾。】

 【給當地民眾分土地;給他們看病,消滅流行病;教他們讀書識字,普及基礎教育;搞早期掃黑除惡,打擊犯罪分子;等等。】

 【再後來嘛,通水、通電、架橋、鋪路……】

 【工業化、城市化。】

 【dang和國家的大力扶持,近些年的脫貧攻堅……】

 【所以現在我們說能歌善舞的少數民族,說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但放在我們的歷史上,少數民族兄弟姐妹也許沒有這麼……】姜海藍斟酌了一下措辭,【可親?】

 ——

 () 身處“歷史上”的人們聞言十分地無語。

 能歌善舞?一家親?

 是說漢朝的匈奴?

 是說五胡亂華?

 是說唐朝那些今天老老實實明天又叛變的傢伙?

 是說遼和元?

 還是說被打得只剩地名的準噶爾?

 不過……

 明朝位面。

 “繳匪、分地、看病、教識字……”

 朱標臉上帶著溫和的笑意,“通水通電架橋鋪路,那個政府確實做了很多很多事,也難怪能讓……少數民族和中原百姓一般無二。”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句話,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啊。

 那個政府從各方面著手,真正地改善了百姓們的生活,就連邊遠地區的百姓都能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百姓又怎麼會不擁護他們呢?

 同處一室的朱棣補充道,“做這一切的前提,是他們有足夠強大的軍事力量。”

 他對那句“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可是記憶深刻。

 沒有強勢的軍隊作為保障,沒有和平的環境,談什麼改革和發展啊?

 朱標看向朱棣,笑意浮上眉眼,“你想說什麼?”

 朱棣正色道,“我覺得那張雄雞地圖挺好看的,大哥你不喜歡嗎?”

 朱標挑眉。

 朱棣雙手背在身後,望向天幕上熱鬧的街道。

 他說:“大哥,你也好,咱爹也好,將來無論做得多好,都比不過天幕上那個國家。”

 朱標明白朱棣話裡的意思,“可即便如此,我們也要去做。”

 天幕是天幕,我們是我們。

 作為君王,便盡我所能,將國家治理好。

 總不能因為夠不上天幕上那個“標準”,就擺爛吧?

 “沒錯,但大哥,我們沒可能勝過天幕上那個國家,”朱棣語氣認真,“至少要勝過原本的我們吧?”

 朱標一愣。

 姜海藍只簡簡單單幾句話,甚至沒有深入地進行解釋,但她的這幾句話,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些人相信並嚮往著、仰慕著。

 有些人則認為姜海藍在誇大其詞。

 可無論信或不信。

 從此往後,今人及後人,都以她所說的這些,作為他們對美好世界的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