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44章 聖人,您小瞧了澄心堂

  李倓心中不由得感慨,這證明了什麼?

  這再一次證明了,歷史其實也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發生翻天覆地的改變。

  有人說李隆基活得太長了,才導致安史之亂。

  其實李隆基死得早,也會發生叛亂。

  因為李唐開國一百多年,整個社會的資源已經全部被上層壟斷,社會各方面的矛盾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關中地區和河北的矛盾,京畿和藩鎮的矛盾,世家門閥與寒門之間的矛盾,底層百姓與上層的矛盾。

  還有大唐與吐蕃的矛盾,大唐與阿巴斯王朝的矛盾,以及大唐與周圍所有異族的矛盾。

  這些矛盾,根本就不是現在的李隆基能解決的了。

  也不是李林甫能解決的。

  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形成的大勢,豈能因某一個人而隨意改變呢?

  所有的權謀,在這樣的局面面前,不過是撓癢癢而已。

  大唐需要新的秩序了。

  需要一場全面的變革!

  李倓坐下來後,顯得很乖巧。

  “建寧,聽說澄心堂是你一手操辦的?”

  “孫兒平日裡喜歡寫寫字、讀讀書,但紙張數量不夠,於是孫兒便想著自己造一點紙,沒想到讓孫兒遇到了從成都到長安的一對兄妹,澄心堂的紙都是他們造的。”

  “原來如此,這兄妹二人可真是有才。”

  “他們世代造紙為生。”

  “他們現在在澄心堂?”

  “是的,就在澄心堂。”

  “有空,我也要見一見。”

  “能見大唐聖人,那是他們幾輩子修來的福氣。”

  “建寧,你知不知道這一次造紙,有人說你私下聚眾籠絡人心。”

  “大父恕罪,孫兒是萬萬沒想到會有人如此說,不然孫兒就不造紙了。”

  “誒,你這澄心堂現在一天兩萬張紙,不造多可惜。”

  “大父,其實現在澄心堂,一天能出六萬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