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時叄 作品

《元海轉》48楚荊,我們永結盟好。

這些話多麼的沒有水平啊!首先,吵了一架,誰死了?誰會死掉呢?發生衝突,又有誰死了呢?

為了安慰時瑾從過去的陰霾當中走出,告訴他,家人的位次,是不會改變的羈絆,是不會有易碎,不會有動盪的事實,你是母親的孩子,但也不是她的出氣筒。

楚荊告訴他,曾經她認識一個青海的弟弟也喜歡玩娃娃,他買了一個“大綿羊”,贈品是一個小綿羊的手偶,對其愛不釋手,視如己出,像親生那般對待,非常欣慰又快樂。

時瑾挑了自己的娃娃,也挑選了楚荊的娃娃,卻發現他們直接“不一般高”,楚荊的娃娃很高,自己的娃娃還很矮小。

“大楚荊”和“時小瑾”,她驚訝的發現,確實如此,她看待和自己年紀相仿的他,或許就是跟大人看小孩一樣的吧!女孩子發育的通常更快,男孩子到成年人的過程,往往是三十四十以後的過程……想到這裡,看時瑾,真的覺得他還是個孩子,想到曾經校園暴力到青海唸書最後打工掙錢的心酸,想到平常氣場很弱,不禁流下眼淚。

身體以及成熟,心智還要慢慢發育,時瑾還是發育期,還要慢慢影響,還有潛移默化的改變,曾經跟著父親狼狽不堪的樣子,也有一定影響,後來母親一語道破:

“他讓你用編織袋裝行李,他怎麼不捨得讓他小兒子來用呢?”

時瑾以前也很痛苦,還未經歷過長大成人的心靈轉變,就已經被扣上“巨嬰”的標籤,胸口難受不是病,不應該被區別對待,如果沒有邊界感,時瑾這一路走來,要受多少冤枉氣啊!

楚荊性格開朗,幸福又見多識廣,作為一個少女,她已經瞭解了很多,但是,男孩子也是長大了十八變,還在成長,還在蛻變,這就是小男生。

“你還在長大。”

楚荊第一次深入認識到眼前一個少年,她用充滿愛意和好奇的眼神,好像還想學習,還想發現什麼。

我也告訴閱文集團,我還在長大。

楚荊不用問,也真的知道時小瑾現在最需要什麼,最想要什麼,那就是自信。

可是,對於人格不穩定的他來說,受到愛的場域影響,在邊界感當中,他的自信,就像紙一樣,一戳就碎。

自信太重要的,昂首挺胸,不懼挑戰,做任何事,不是假想“困難”後逐步自封,而是勇於突破發現,一個還在長大的自己。

自信,也必然從邊界感中誕生。

沒有邊界感,看待自己的家族,是永遠無法正確的認識的,孩子透過母親瞭解世界,還是那句話,感到莫名其妙的受苦,絕望懷疑猜忌迷失的時候,告訴自己,母親是最重要的人生禮物,活在一個有限的責任家庭,更是最重要的幸福,力量就在心裡,幻覺再可怕,也只是生生滅滅的念頭顯化罷了。

我的母親,她非常可愛,也只是內射太強烈了,讓我做了她的自私的自體客體,內射是家庭當中常見的能量吸取方式,也是最自私的方式,滿足了自戀的控制慾。

母親覺得,“他和我是一夥的”,但是,又從未在正確的關係當中給時瑾正確的愛,反而把原本應該避免的傷害,還是原封不動同樣的給了自己。

母親曾經告訴我,你父親真的壞,別人離婚還送禮看孩子,你爸看你了嗎?他肯定不愛你……或者,說我今天又跟你爸吵了一架。

一句句“你爸”,是無情恐懼的鐵手蹂躪我,那種感覺冰涼,又太難以接受了!

往後看我才恍然大悟,父親是一個,可以拋棄妻兒,父母都可以不接受的人,因此,一個這樣無情的人,肯定不愛我?

這倒顯得正常許多但是,媽媽也不該替我做決定呀!你又不是父親的神,怎麼能判斷他對我沒有情感呢?還是那句話,都是內射的緣故,孩子只是犧牲品。

我才明白媽媽的劇情是什麼,我會用我的情緒劇情解讀。

那就是在自我掙扎中,犧牲,放棄,沒有走出分離分裂的感覺。

沒有自我能量,耗盡了,耗幹了,只能犧牲放棄。並且拒絕了外界一切的愛,好像外面的世界是那樣的殘暴,不上學就會死一般的痛苦,這也就解釋了,胸口難受我想哭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敗給”了胸口,我是個不能再低賤的生靈了,只能任人宰割。

一切外部衝突都源於內心戰爭,書中一直在強調,要給孩子百分百的自由,尊重界限。

我們是如何把自己的內在戰爭,演變成外在衝突的?

以下是書中內容:

原來我自己一直害怕挑戰,所以,背後無意識的信念中,失敗的人就是一無是處的,不會有人愛,其實好幾次面對新機遇時,我自己都退縮了,反而是孩子一直鼓勵我接受挑戰。

害怕挑戰失敗,認為失敗的自己不配得到愛,所以故步自封,是這位媽媽的內在劇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