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 開學

 不多時,學堂中朗朗讀書聲響起。

 謝拾手捧書卷,與師兄們一同搖頭晃腦,動作節奏整齊劃一: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讀完開篇,徐夫子將手一背:“何謂‘明德’?人之善性,光明之德,此得乎天。‘明明德’即‘發揚光大此光明之德’。”

 “‘親’者,‘新’也,革其舊之謂也,亦有鼓舞作興之意。‘親民’即鼓舞作興天下之人,使之俱除舊染之汙,發揚光明之德。”

 “‘至善’,道德至高之境界,事理當然之極也。”

 “……故而《大學》之道,在於不僅明己德,且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革除舊染,發揚光明之德,抵達‘至善’之境——以天下為責者明此‘三綱’,能治其國。”

 謝拾一邊搖頭晃腦地讀,一邊用小手抄著毛筆,飛快記筆記,結合自身理解進行解讀。

 ——使自身與天下人都發揚光明之德,抵達道德至高境界,以成就王道樂世?

 學會《大學》,就能做到這些?

 天真的小朋友睜著圓溜溜的眼睛,既好奇又驚歎。

 即便夢中仙境也不曾如此美好。這本名為《大學》的書,莫非是無上修行之法?一旦修行有成,便有通天本領,創造出一方比仙境更加美滿的王道樂世?

 既然如此,還飛昇做什麼!等他修行有成,這人間不就是仙境?

 ——期待值瞬間就上來了!

 小傢伙熾熱的目光幾乎燒穿手中的書卷,熊熊燃燒的學習熱情簡直凝成實質。

 一旁的徐守文不小心瞥見,瞬間冷汗直流,熟練地戴上痛苦面具。

 ……小師弟這是又要開卷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抱歉小可愛們,遲到了十分鐘。主要是翻四書五經及不同先人批註挺費時間,我是真的在學……不清楚這方面內容大家會不會覺得無聊。

 儒家經典中有精華也有糟粕,穿越者能清楚辨別,小朋友卻不能。作為成長型主角,不可能一筆帶過說主角把四書五經讀通了(那就意味著他全盤接收了古人的思想),就讓他去考試。所以偶爾會寫他學習四書五經過程中的思考,對某些思想的贊同或者否定,大概就是這樣。

 畢竟小朋友只是一張白紙,不像穿越者對四書五經有一定了解,而且小朋友還很天真,以為書上說的就是對的,師長教的道理就是真理。不知道書裡描繪的只是不存在的理想社會。所以他目前是真心實意以為讀書有成就能實現這個理想。

 另,文中關於大學的講解,主要參考鄭玄、孔穎達、朱熹、張居正幾位大佬的註解。總結之後,儘量通俗易懂地寫出來。

 *陶淵明《擬古·驚蟄》

 【】為《大學》原文,之後凡是經典的原文都會用【】來表示,以免與解析混在一起。

 感謝在2023-11-1804:11:11~2023-11-2000:13:18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快樂大肥羊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啾咪100瓶;彼岸32瓶;永夜30瓶;未晞無彤22瓶;困、貓貓頭20瓶;風起雲霄16瓶;白露未晞、哈尼~~15瓶;有點小憂鬱、挽顏、可愛的霸王龍、脈脈不得語、大音希聲12瓶;啾咪11瓶;nebula、時不我待、林秞秞、山海、愛笑的酒窩、嘿咻、陳戰戰、樂、錦思涵10瓶;好想與世界同歸於盡!m、不要嗶嗶賴賴6瓶;二月、荒古紀元、瑪祖卡、小尚愛學習、星闌、封珏5瓶;沉舟、雨過天晴4瓶;懶懶的貓、你猜我猜不猜、一隻錦鯉喵3瓶;星星和月亮一起閃耀、梅心、棗、盈盈一水間、~以後一個人走2瓶;鑫鑫、不愛吃素的羊、朝夕不是夢、弱攻小可愛、遲遲春日、遲遲、一顆大檸檬、木木木桑、糯米糰子、聽見、淺淺淺淺淺淺兮、小sail、ak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

 二月初,春雨伴驚雷,喚醒萬物。冰消雪融,蟄蟲自泥土深處出走,桃李初露芳菲,鄉民們開始為新一年的春耕做準備。

 謝拾揹著書袋,搖搖擺擺走在去往學堂的路上。去年還是謝林每日接送他上下學,年假期間他幾乎日日往徐家跑,這段路一個人已是走慣了,謝林也就不再接送。

 畢竟,一旦進入春耕,他也不得閒。

 新學年的第一天,徐夫子就給了學生們一記大大的驚喜——挨個檢查弟子們的功課,除了年假期間每天必須完成的十張大字,還一一點名考察大家的背誦與默寫。

 徐夫子的考察並非讓他們從頭到尾默背,而是突然抽取一句話作為開頭,時不時從這本書跳到另一本書,隨機性極強。

 兼之他神情嚴厲,一手持書卷,一手持戒尺,稍有猶豫停頓便緊追不放,一時之間,幾名弟子被他考得面無人色。心理素質不夠的人,只怕都發揮不出真實水平。

 徐夫子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

 科舉之路道阻且長,將來上了考場,弟子們才會發現這點壓力不過是毛毛雨。

 年假慘遭補課的徐守文,早已習慣徐夫子的考察強度,輕鬆過關。倒是平日裡不顯山不露水的王臨表現出乎意料,面對夫子考教不慌不忙,交上的大字質量也不錯。

 一眾同窗中,王臨家世最是豪富。他是玉泉鎮僅次於孫家的大戶王家第三代,儘管其父只是庶子,他卻因讀書好而受到家中重視,平時所用的筆墨紙硯都是最好的。

 不過,士農工商,商排末道。平民百姓或許敬畏孫家、王家這樣的商戶,在科舉這條路上,商戶子的身世反而不如農家子“清白”,一些清高的讀書人甚至不願意收商戶子為徒。或許正因如此,王臨素日向來低調隨和,只用心讀書,從不與人爭論高低。

 徐夫子十分欣賞他腳踏實地的態度,和顏悅色地誇讚了兩句,又指出書法上的缺陷:“……氣怯而筆弱,拘謹而乏骨。未書之前,先定心神,心神定而後落筆。”

 王臨受寵若驚,連忙應了。

 輪到趙自新,自詡對所學內容倒背如流的他面對徐夫子的“突襲”,卻緊張得大腦一空,答十句只接上九句,面對徐夫子出的最後一問,腦子裡突然一片空白。

 功課進度落在最後的方、吳二人表現就糟上許多,背書時磕磕絆絆,默寫時手忙腳亂,夫子考教滿頭大汗,明顯是假期太貪玩。

 好逸惡勞人之天性。學堂裡有小師弟在身邊比著,二人不甘落後,自是奮起直追。

 放假後,小師弟不在身邊,也沒了夫子的嚴厲敦促,過年期間本就比平常樂趣更多,二人便不知不覺放飛了自我。

 結果就是開學第一日被夫子考得“原形畢露”,二人只得垂頭喪氣伸手,捱了足足十下戒尺。

 落在最後一個的謝拾,有幾位師兄的“前車之鑑”,頓時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應對徐夫子的“刁鑽”提問,總算順當過關。

 沒等他得意多久,默寫時就因疏忽大意寫錯了一個字,被徐夫子足足罰抄三十遍。小傢伙剛剛翹起的尾巴立刻蔫了下去。

 不過,偷偷瞟了一眼捱過戒尺的兩位師兄,蔫頭耷腦的謝拾立刻滿血復活。

 與挨戒尺相比,罰抄著實不算什麼。捂著白嫩的小手,謝拾咧嘴偷樂。

 徐夫子瞥他一眼,暗暗好笑。

 小弟子天資聰穎,起初他從來不肯隨意誇獎,唯恐小孩禁不得誇,驕傲自滿“傷仲永”。後來才發現,這擔心純屬多餘。

 倒不是徐夫子突然從小弟子身上發掘到自謙的可貴品質。恰恰相反,這小傢伙無論誇不誇都是飄在天上的狀態,偶有挫折,總會迅速恢復心態,很不必替他擔憂。

 故而徐夫子也就不再吝嗇表揚。

 他重點表揚的是謝拾交上的大字。每日十張大字的課業儘管大家都有完成,但完成度與質量卻不一樣。對比弟子們平時的書法水平,就能看出誰是認真在寫,誰是敷衍了事,誰的字有進步,誰的字有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