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造事包 作品

第258章 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個疑問,既然飛機在起飛或者格鬥的時候,需要小涵道比獲得更大的推力和速度,巡航的時候又追求大涵道比追求省油和續航, 

 那如果弄一臺可變涵道比的發動機,豈不是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 

 理論上確實可行,渦扇發動機說白了,就是兩個直徑大小不一樣的筒子套在一起,只要造個大小可以伸縮的外筒子和風扇,一臺可變涵道比的發動機就出來了。 

 變循環目前有兩個方向, 

 不說別的,光是讓他照著渦扇20的圖紙,復刻出一臺渦扇20都得費好大勁,更別說一款全新的黑科技發動機了。 

 但就是這原理看似簡單的東西,真想做出來難如登天。 

 目前反推力,變循環,變涵道這幾種技術,華國也在研究攻克,目前已經拿出來的,就是加力燃燒室技術,但並不是那種可以自動啟停的。 

 但從航空工業只給圖紙沒給工藝就能看出,他們對康馳多少還是想留一手的,這也能夠理解,要是誰上來就找康馳要光刻機的圖紙和技術,他肯定也不樂意。 

 雖然蔡耀斌給他這些‘學習資料’的時候,看起來似乎雲淡風輕,甚至生怕他不感興趣,但背後肯定也是軍方大佬們費了老大勁才幫他搞來的。 

 所以康馳也沒奢望能通過去西飛學習得到這些工藝,只能靠自己搞定。 

 何以解憂,唯有開掛。 

 於是康馳最終選擇了技術降級,只要能造出一款具有這些功能的發動機,哪怕性能再差,只能順利點火一秒,讓系統能彈出面板就行了。 

 但即便如此,整個設計的過程也極其艱難,光是設計一個可以摺疊縮放的外涵道套筒,康馳就用了十多天,進行了幾十次的嘗試才終於勉強搞出了個大概可行的,整個原型機的研發更是耗費了足足四十多天,而且性能嘛…… 

 【物品:大涵道渦扇發動機】 

 【製造者:康馳】 

 【物品等級:1】 

 【經驗:0/50000】 

 【物品狀態:完好】 

 【物品參數:最大推力8500kgf,最大反推力3500kgf,6-10可變涵道比,手動變循環加力燃燒室,使用壽命1000小時】 

 【解析項目:無解析項】 

 【通用經驗:493464】 

 【精通點:71(+20)】 

 當看到系統順利彈出的面板後,康馳欣喜之餘,又難免有些小挫敗感。 

 一臺進氣口風扇直徑足足3米,還有這麼多前沿技術的發動機,最大推力竟然只有8.5噸, 

 而且大涵道比發動機比較有優勢的上萬小時使用壽命,在他這裡竟然比渦噴還低…… 

 只能說,航發是真的難。 

 關鍵是航發不像芯片,芯片知道原理後,手搓一個性能差點的集成電路難度並不大,但航發無論性能如何,首先就要解決高溫燃燒高速正常運轉的問題,更何況還要成功加入這麼多功能模塊,因此起步門檻就非常高。 

 不過有了原型機,剩下的就好辦了。 

 康馳決定大膽地進行升級,直到升不動為止,軍用裝備不整點黑科技怎麼行! 

 不止是這款發動機,以後要搞的小涵道比發動機,以及近距超高速離突防及火箭使用的旋轉爆震衝壓發動機,甚至整個無人機航母及艦載裝備集群計劃,他都準備把黑科技拉滿。 

 其實除了電池技術,一直以來,康馳對物品的升級都比較剋制,因為是太黑的科技,肯定要對現有的工業體系升級才行,量產起來非常麻煩,成本也不一定能控制得住。 

 其次是解析黑科技太耗費精通點了。 

 最後,則是擔心前期拿出太黑的科技,容易讓人懷疑。 

 但通過最近的幾次試探,尤其是突然拿出來的超強碳纖維材料技術,別說是拉他去解刨了,連一句質疑都沒有,讓康馳的膽子頓時就大了很多。 

 或許可能也有人會在背後懷疑,但肯定不會深究,或者說,當康馳拿出來的科技別人連理解都費勁的時候,最終解釋權就已經在他手上了。 

 隨便忽悠幾句你都找不出問題,還怎麼深究? 

 升級! 

 【通用經驗-50000】 

 【通用經驗-150000】 

 【經驗不足升級失敗,同時文明未解鎖前置376號金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