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遊俠 作品

第54章 戰雲




靖北之王單騎策馬。



戰將環簇,鐵騎縱列。



透過層層晨霧,隱約可見,靖北大軍的騎兵方陣,佈置得令人歎為觀止。



全軍背山列陣。



只見,出現在雪狼谷正面的騎兵總數,不超過五千餘騎,中軍不過三千人之數,左右兩翼的騎兵,滿打滿算,也不過兩千餘人。左、中、右三軍之間,始終留有五百步到八百步的空隙。作為素以機動靈活,戰術多變聞名的靖北鐵騎而言,這樣鋒線平滑的戰陣,特別適合騎兵發揮突殺與衝刺的絕對優勢。



其實,這萬餘鐵甲驍騎,正是此番蕭長陵帶出來征伐遼東的最精銳的一萬騎兵,這裡面也……有北大營的黑騎,有鐵浮屠,也有三千白馬義從,是蕭長陵手上三支最鋒利的攻擊長矛;現如今,蕭長陵將這一萬鐵騎放在前沿陣地的第一線,就是要用自己麾下的萬騎勇士充當開路先鋒,憑藉騎士之刃,阻截住北渝大軍凌厲的攻勢,從而順勢發起反攻。



與此同時,騎兵大陣的兩翼鋒線,分別列有各五百人的遊弩手和長弓手,佈置強弓勁弩,專一對迎面渝騎實施精準拋射,傾瀉箭雨,以強弩箭陣之威力,壓制左右渝軍;另有無數手持槍銃,腰佩彎弓火箭的神機營將士,整齊地站立在前排弓弩手的身後,而他們手中的鳥槍與火銃,全數冷冰冰地對準前方的北渝軍士,只待箭雨覆蓋之後,即以槍銃射擊敵軍馬匹,挫其銳氣,令其陣形大亂。



這個時候,蕭長陵所在的護纛中軍,軍容盛大,始終巋然不動,從後向前,分為三支梯隊:



第三梯隊,為五十架大型遠射巨弩,每兩架大型巨弩列成一排(一巨弩二十名死士操作),連續擺成二十五排,皆有大弩長箭。



第二梯隊,則為整整兩千五百人,分成四列,手執長杆陌刀的束甲步兵;這支全員配備陌刀的輕裝銳士,便是曾以兩千五百勇士,殺入南楚軍中,結陣斬馬,一戰成名的“陌刀隊”。時下,陌刀隊十五人為一列,排列成了一個極其寬敞的一字長蛇陣,準備和渝軍短兵肉搏。



第一梯隊,是蕭長陵精心打造的兩千“長槍隊”,輔以拒馬長矛,槍尖如林,結為槍叢。



昔年,諸國亂戰,群雄逐鹿,靖北大軍無敵天下,縱橫馳騁,破敵所恃者有三:精銳鐵騎、強弓勁弩、長槍大戟。在靖北軍崛起之初,曾經打得國境以北的柔然蠻子無能狂怒,如同壯漢拳打稚童。



現如今,為了徹底擊垮對面的十六萬渝軍,蕭長陵孤注一擲,幾乎出動了自己手上全部的殺手鐧:鐵騎、強弩、槍甲;戎馬多年,這位梟雄深知,擺在他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勝利。或許,此刻的蕭長陵,沒有一絲猶疑,沒有一絲權衡,只是異常堅定地在心裡默唸:給我打!給我狠狠地打!……給我往死裡打!



這便是靖北之王的血性,亦是一位當世人屠心底的野性!



兩軍陣前,蕭長陵一人一騎,傲然孤峻地端踞馬背,身形沉凝如山,風姿縹緲如風;他的目光幽邃,靜靜地凝視前方,連綿的群山盡收眼底。



當此之時,在這位天下第一梟雄的眸中,依稀可見:渾河以西一帶,無數紅色旌旗,隨風飄蕩,還有漫天飛舞的煙塵,凌空瀰漫;緊接著,大青山的山脈深處,大片大片的黃沙,騰騰而起。北渝大軍的紅色旗幟,驟然顯現。頃刻間,旌旗蔽空,黑霧沖天。



忽然,蕭長陵的雙眼之中,寒光畢現,猶如一道冷電倏乎劃過,輕輕掃了一眼遠處北渝大軍的旗幟,目光始終冰冷似刀;目睹此情此景,這位靖北之王,憑藉著自身異常敏銳的前線嗅覺,當即作出了這樣一個判斷:遠方飄拂的煙塵,正是北渝軍隊的行動軌跡。



儘管,蕭長陵的心中,早已有了死戰埋骨的信念,可他畢竟只帶了四萬精兵,在偌大的雪狼谷之中,這四萬餘人的靖北將士,就顯得分外單薄;而在他們的對面,渾河以西,卻是黑壓壓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北渝大軍。



這一刻,蕭長陵面沉如水,冷漠依舊,心底卻也是感慨不已。



“北渝……不愧是曾經的中原大國,即使淪落到今天這步田地。大兵依舊像海水一樣多,我們真成了一掬細沙了。”



旗下,兩員大將一左一右,全身重鎧,策馬立於靖北之主的身側,其中一位,乃是靖北軍的一代名將、北大營執掌之人——冠軍將軍、“殺胡大將”、柱國、鎮北侯胡錕;另一位則是蕭長陵的義弟,以擅使馬槊突刺聞名全軍,人稱“小將軍”的沙場虎將——武典中郎將、幷州副都督、靈壽亭侯沐英。



就在這時,胡錕揚起馬鞭,遙遙指向渝將吳曦,對蕭長陵說道。



“大王,站在中間的那個……就是渝軍主帥吳曦。”



順著馬鞭所指,蕭長陵舉目凝望,目光如電般激射出去,吳曦的身影,鐫刻在那對幽冥的眼瞳深處;一代梟雄眼中的北渝主帥,中等身材,全身披甲,懸佩兩柄斬馬刀,按劍騎在馬上,眉宇之間頗有幾分英氣。這樣的相貌,一看就是標準的武人駿骨。在這短短的一瞬,蕭長陵思緒微凝,腦海當中過往沉浮,一齊呈現在眼前:



在蕭長陵的記憶深處,能有此等風采之人,可謂少之又少,除了已經死於滅楚國戰的段文振,如今的柔然太師擴廓,便屬眼前此人了,這就是名將的風采。



蕭長陵冷峻一笑。



“吳門之龍,北渝戰神,果然名不虛傳,只可惜……一代名將,今日便要隕落於此了。”



話音剛落,胡錕隨即開口。



“大王,渝軍列陣整齊,士氣旺盛,這吳曦也不是易與之輩啊。”



“大王,渝軍有十六萬,我軍才四萬,看來……這又是一場硬仗。”龍西風寒聲說道。



“大王,依末將所見,非冒死力戰不能取勝。”韓如江滿面沉毅。



“義兄,將士們操練了許久,萬事俱備,氣勢更勝於敵軍。”沐英臉上信心十足。



眾將的豪壯,如同塞外烈風,吹過靖北之王的耳畔邊緣;蕭長陵於三軍注視之下,高傲地昂首目視前方,一身氣勢如虹,一身英氣逼人。



“好!孤今日倒要看看,是我靖北軍的矛厲害,還是他吳家軍的盾厲害。”



其聲如雷,虎嘯龍吟。



下一刻,蕭長陵灼灼的目光,就似一簇野火,火勢萬里燎原,焚盡十六萬北渝大軍,而吳家軍的前鋒陣形,也由此進入了年青藩王的凌厲視線之中;只見,吳曦將前軍分成三支縱隊,輜重居中,步騎兵分置左右,各支縱隊之間的距離,僅僅相隔二、三餘裡。吳曦不愧是一代名將,他之所以如此佈陣,就是要讓各部之間,互相有個照應。如果任何一部遭到靖北鐵騎的突襲,其它幾支部隊,便可迅速馳援,對靖北軍形成合圍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