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總督 作品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208章 穀賤傷農(二)

 周進到任之後,張應華先是積極參與下鄉宣傳,拿到了五兩銀子的津貼,年底縣衙封印及年初縣衙開印,又各有一筆不大不小的福利,合起來又是十多兩銀子,有了這大約二十兩銀子打底,張應華一家人這才算是從生活窘迫的泥潭之中爬了出來。

 去年臘月時,為了過好這個春節,張應華的老婆沈氏,不僅為家裡人都添了一件新衣裳,還一口氣買回了五斤牛肉,五斤羊肉,雞鴨各一對,黃酒一罈,過了一次幸福年,不僅張應華、張含光父子倆吃好喝好,沈氏和她女兒張含亮也不顧形象,吃得滿嘴流油。

 以至於張應華喟然感嘆道,“這才算是人過的日子啊。”

 為此,他帶著兒子張含光,親自上門給周進拜年,父子倆規規矩矩地向縣令大人磕了三個響頭。

 嚇得周進連忙把張應華攙扶了起來,“孩子給我磕頭,我便勉強接受了,但你我也算是同僚,可千萬別折了我的陽壽啊。”

 這次統收統銷之策,張應華雖然不太理解,但也算盡心盡責。

 傅檢外出開展商務洽談時,他便主持大興縣學工作,還帶領縣學生員們,不辭辛勞,協助縣衙戶房開展土豆種植戶的名單錄入工作。

 等到夏收過後,農戶們前來出售土豆,張應華還帶著縣學生員,幫忙過秤、計數、出納,忙起來時,甚至還幫著裝貨、卸貨,可謂勞苦功高。

 他的這些表現,周進完全看在眼裡,在發放勞務費時,雖然沒有把他抬高到傅檢那樣的福利標準,卻也給了他三百兩銀子的好處,讓張應華喜出望外,一時間情難自已,差一點兒就要淚灑當場。

 張應華深感自己跟對了人,他的這一番付出不算白費了。

 三百兩銀子到手,張應華和他老婆沈氏,對這筆錢的用途有過好幾番商議。

 沈氏的意思是,張含光、張含亮兄妹倆都有些大了,最近這幾年便要陸續開始談婚論嫁了,如今全家人都寄居在大興縣學,顯然不是長久之計,不如拿這筆錢買一套房子。

 “不拘是買在北平城中,還是買在紫檀堡萬柳園,我都心滿意足。我跟著你張應華顛沛流離,也吃了許多年的苦了。我本人倒也就罷了,但你不能讓未來的兒媳婦也跟著咱們寄人籬下吧?”沈氏哭訴道。

 “這是什麼話?”張應華呵斥她老婆道,“我是大興縣學訓導,我便住在縣學裡面,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怎麼在你嘴裡變成了寄人籬下?你這話也太不中聽了。”

 張應華是一家之主,他大喝一聲,把她老婆沈氏鎮住是不難,但張應華心裡也清楚,不買一處房子,確實也非長久之策。

 別的不說,單說以後兒媳婦進門,總要給她預備一間婚房吧?

 想到這裡,張應華便嘆了一口氣道,“行行行,這件事便依你。不過這是一筆意外之財,也不能保證以後就一定還有。因此買房可以,但不能把這些銀子全部拿來買房,至少要留下一百兩銀子作為家用,以備不時之需。”

 “這我省得。”沈氏喜滋滋地說道,“那您拿個主意,這買房子,究竟是買在北平城裡好,還是買在紫檀堡萬柳園好?北平城中的房子保值,但萬柳園離你的工作地方又近,開會點卯都方便。關鍵是,那萬柳園的房子修建得是真好看,裡面的園林綠化,就像是城裡高官顯宦之家的後花園一般,讓人看了真眼饞啊。”

 “瞧你這出息,一些花花草草就把你的眼睛矇住了。”張應華沒有好氣地說道,“要是按照我的本意來說,當然是把房子買在紫檀堡萬柳園好了。此處大興土木,兒媳婦進門後,說不定還有機會能在紡織廠做女工,這便是一筆收入,而我本人上班點卯也好,還是躺平摸魚也罷,都比較自由。但是我也不知道,我這個大興縣學訓導的職位還能幹多久,周進縣令答應過我,若是他今後高升,臨走前必然要向上面推薦我,屆時我就不知道要去哪裡任職了,房子若是買在紫檀堡萬柳園,反而還是一個累贅。”

 “不如還是買在北平城中好了,可以作為一個長久產業,即便是往外轉手,也能賣得快一些。”張應華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