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303章 階梯性收稅

 憑什麼農民付出更多的辛苦,卻還只能勉強溫飽?

 憑什麼種地就不能發財?

 然而,在生產力沒有達到一定高度之前,只能向現實妥協。

 現實就是,資本會向暴利行業流動。

 種地能產生暴利,資本必然會大量湧入。

 前世地球最大的私人地主是誰?

 答案是比爾蓋茨。

 一個玩科技出身的大佬,最終將自己的錢投向了土地。

 他一個人就擁有幾十萬頃土地。

 國內雖然沒有這種大地主,但土地流轉這玩意兒大家都耳熟吧?

 有些是將自己的土地承包出去,有些是直接永久賣掉承包權。

 三五萬一畝,大把的人非常樂意。

 他們只看到眼下種地不賺錢,出去打工一年賺的錢,比種地十年還多。

 反正我都要去打工,家裡的地都撂荒了,還不如賣給人家。

 卻根本就沒考慮過,沒地了以後怎麼辦?

 萬一遇到經濟危機,失去工作了怎麼辦?

 有地,至少能填飽肚子。

 沒地,只能等著救濟。

 有人會說了,還是種地利潤太低,要是利潤高了誰願意賣。

 然而,多大的利潤才是高呢?

 利潤高了,面對大資本的入侵,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土地嗎?

 有人會說,那是國家的事情,國家應該保護百姓的土地。

 然而歷朝歷代朝廷都明白這個道理,都在想辦法解決土地兼併。

 卻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做到。

 現實就是現實。

 追求完美本身並沒有錯,但不要因為過於追求完美,就無視現實。

 所以,降低種地的利潤,讓大資本失去興趣,是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無農不穩有兩層含義:

 第一層就是食物對人的重要性,沒有糧食就沒有一切。

 第二層含義是,土地能承載巨量的人口,能給無數百姓提供最後一條退路。

 有恆產者有恆心,百姓有所依靠,就不會成為流民不會造反,有助於社會的穩定。

 前世就連燈塔國都有無數流民,我國為什麼幾乎沒有?

 除了政策幫扶,土地的兜底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才是無農不穩的真正含義。

 能力有限的人就去種地,靠著土地能保證一家的溫飽。

 能力強的人,就去外面闖蕩,去別的行業創造價值。

 這才是最務實的做法。

 停頓了一會兒,等朱元璋三人想通其中的道理,陳景恪才繼續說道:

 “僅僅降低收益還不夠,方才陛下說了,土地的產出是最穩定的。”

 “利潤再少,那也是有利潤的。”

 “土地一旦買到手裡,就終生持有,可以傳給子子孫孫。”

 “僅憑‘穩定’這一個特點,就可以促使無數人,將錢財投入到土地中去。”

 “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增加他們持有土地的成本。”

 “比如階梯性收稅。”

 “五百畝是一個臺階,一戶人家持有土地在五百畝以內的,正常繳納田稅。”

 “持有土地超過五百畝,超出的部分繳納更高的田稅。”

 “超過一千畝的,超出部分就要繳納更高比例的稅。”

 “一直加稅,加到他們倒貼錢的地步,自然就沒人會大量持有土地了。”

 朱雄英腦子反應快,立即說道:“家中子女多的,可以分戶,把地放在子女名下啊。”

 “不是就能避開階梯性收稅,繼續搞兼併了嗎?”

 “砰。”朱元璋一巴掌拍在桌子上,激動的道:

 “好好好,這個階梯性收稅好,這就是推恩令啊。”

 朱雄英這才反應過來,在利益面前哪有什麼父子兄弟。

 給子女分戶,把地放在子女名下,那就是子女的。

 他活著的時候,或許子女還不敢做什麼。

 等他不在了,這個家就會分崩離析,一個大地主變成很多個小地主。

 小地主對國家造成的危害,是無法和大地主相提並論。

 土地兼併的危害性,自然也就降低了。

 “景恪你的腦子果然好用,哈哈……”

 朱標也不禁連連點頭,這個階梯性徵收田稅,實在是神來之筆。

 既然無法阻止你兼併,那就強迫你分戶。

 朱元璋起身來回踱步,可見他心中是多麼的激動:

 “好好好,太好了。如此一來,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陳景恪卻遠沒有那麼樂觀,澆冷水道:“陛下,一條完善的政策,需要堵疏兼有。”

 “階梯性收稅只是堵,有錢人手裡的錢花不出去,他們就會挖空心思想歪點子。”

 “再好的政策都經不住他們天天這麼琢磨。”

 “所以,必須要有相應的疏導辦法,給他們的錢財找一個去處才行。”

 朱元璋有些不信的道:“階梯性收稅,他們還怎麼鑽空子?”

 陳景恪嘆道:“朝廷總不能限制我租地吧?”

 “我不買地,租地,永久性的租。”

 “地還是掛在百姓名下,可實際所有權卻歸了我。”

 “有租地合約在,朝廷又能奈我何?”

 朱元璋抬起的腳步頓時就停住了,臉上興奮的表情也開始退去,好半晌才說道:

 “你要是當壞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壞的那種。”

 朱雄英深以為然的道:“我早就說了,他一肚子壞水,現在您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