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303章 階梯性收稅

 面對朱雄英的疑問,陳景恪給出的答案是:

 “食利階層。”

 這個概念之前陳景恪給他們講過,朱標馬上就猜到了他要說什麼:

 “佛道不事生產,不用繳納賦稅,卻享受萬民供奉,肆意兼併土地財富。”

 “導致兼併加劇,加重了王朝的負擔,致使王朝更快的走向滅亡。”

 陳景恪頷首道:“殿下英明。”

 “先秦時期階級高度固化,食利階層相對簡單,就是權貴階層。”

 “秦朝大一統之後,食利階層變多了。”

 “權貴官僚、士紳地主、豪強豪商……都是食利階層。”

 “這麼多食利階層上下其手,財富和土地的兼併速度加快了很多倍。”

 “一個王朝剛剛建立的時候,七成的土地掌握在朝廷和百姓手裡。”

 “最多百年,就被兼併的差不多了。”

 “接下來就開始走下坡路,再堅持個一兩百年就無力迴天了。”

 “即便出現一兩個中興之主,也只能稍稍緩解一下矛盾,無力扭轉大局。”

 “佛道也是食利階層,他們的出現加速了土地和財富兼併速度。”

 “將大一統之後的王朝短壽歸結於佛道,是不公平的。”

 “但他們的存在,確實在客觀上,加速了王朝的衰落。”

 朱雄英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就說嘛,氣運之說虛無縹緲……”

 朱元璋則若有所思的道:“那將佛道消滅,是不是就能延長王朝國祚了?”

 陳景恪連忙搖頭說道:“不可能,佛道的誕生其實是歷史的必然。”

 “人世多苦,百姓需要一種東西,帶給他們心靈的撫慰。”

 “目前來看,宗教是最適合扮演這個角色的。”

 “就算沒有佛道,還會有別的宗教誕生,替代他們的位置。”

 “所以佛道根本就不怕朝廷滅佛毀道,他們怕的是朝廷扶持另外一個宗教取代他們。”

 “這也是我為什麼要用媽祖信仰,來敲打他們的原因。”

 “不只是佛道,別的食利階層也同樣無法消滅,只能打壓。”

 “與其花心思去消滅他們,不如想想如何利用他們,想想如何抑制兼併。”

 朱元璋無奈的道:“抑制兼併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啊。”

 “歷朝歷代都在想辦法,可沒有一個朝代能成功的。”

 朱標卻問道:“你看問題向來與人不同,可有辦法應對?”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兼併無法抑制,但可以用政策延緩兼併的速度。”

 “歷朝歷代抑制兼併不成功,很大原因是他們對財富認識不清晰導致的。”

 朱元璋精神一振,說道:“哦,給咱詳細說說。”

 陳景恪整理了一下思路,說道:

 “我們必須要認識到一點,財富兼併是人性使然,不可阻擋的。”

 “有錢了就想賺更多錢,有地了就想買更多地,兼併就此產生。”

 “所以,一味的限制是違反人性的,是不可能成功的。”

 “這也是歷朝歷代,抑制土地兼併失敗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眉頭緊皺:“那怎麼辦?這王朝週期律,就真的跳不出去嗎?”

 陳景恪說道:“雖然兼併無法阻止,但可以引導。”

 朱元璋疑惑的道:“引導?怎麼引導?”

 陳景恪回道:“在說引導之前,我們先重新認識一下財富是什麼。”

 “現在在大家的認知裡,財富就是土地。”

 “有錢了第一想到的就是買地,種地賺了錢也是買更多的地。”

 朱元璋問道:“難道不是嗎?錢財總有花完的一天,土地才是永久的,能傳給子子孫孫的立家之本。”

 陳景恪攤攤手說道:“看,連您都這麼認為,其他人肯定也會這麼想,然後拼命去購買土地。”

 “在人性的驅使下,不論我們制定多麼嚴苛的法令來禁止土地兼併,都會被他們破壞。”

 “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重新定義財富,讓人們明白財富不只是土地。”

 “商鋪是財富、茶園是財富、掌握的手工技藝也是財富,購買的商船同樣是財富。”

 “我們要引導有錢人,去經商,去置辦商鋪,去購買商船。”

 朱元璋連連搖頭,道:“不成不成,經商可能會賠錢,船可能會沉沒,哪有土地穩妥。”

 “這個道理那些人不可能不懂,怎麼會聽我們的去經商。”

 陳景恪說道:“所以還需要一定的措施去引導。”

 “剛才我們說了,兼併是人的本性,也就是說有錢了,必然會去兼併。”

 “如果不想讓他們去兼併土地,就要引導他們去兼併別的東西。”

 “商業是最好的導流方向。”

 “可是方才陛下您也說了,商業有風險,遠不如

土地來的穩妥。”

 “那麼,我們就從這方面來著手。”

 朱元璋追問道:“怎麼做?”

 陳景恪回道:“首先,我們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如果種地是暴利行業,必然會有更多的人湧入。”

 “百姓力量弱小,面對食利者是保不住自己的土地的。”

 “所以,朝廷要降低土地的收益。”

 “種地只能保持溫飽,除此之外無利可圖,降低有錢人購買土地的熱情。”

 這其實是一個很無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