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

第275章百萬常備軍

眾人都有點不解,退役制度就這麼重要?

在他們看來,完全沒必要制定什麼退役制度。

軍隊多了需要裁軍,在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縮編不就行了嗎。

何必多此一舉?

朱元璋、朱標、徐達等更加了解他性格的人,則看出了不一樣的東西。

宋朝政府採用了最粗暴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將流民中的青壯全部招入廂軍。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眾人不禁點頭認同,聽起來似乎真是這麼個道理。

眾人自然拍胸脯保證,一定好好協助太孫,將此事給辦好。

陳景恪說道:“還是剛才那句話,百萬常備軍對朝廷將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壓力。”

如果太孫真能繞過文官集團,讓朝廷和百姓接觸,那帶來的影響可就太深遠了。

徐達眉頭微皺,說道:“等大明解決了邊患,自會縮編軍隊。”

沒想到退役制度竟然還有這好處,看來真的要重視起來了。

他們為什麼要維持數量如此龐大的廂軍呢?

將領就應該鐵石心腸,士卒就是工具。

想通了這個道理,眾人的態度立即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

事實上壓根不是這麼回事兒,

“只要我們能保證,正面戰場有足夠的老兵就可以了。”

莫非這個退役制度真的很重要?

一次無法說服,就再找機會說,像今天這樣強硬還是第一次。

對他們來說,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消息了。

“軍隊也是一樣的,如果不能及時吸納新人,也會變得死氣沉沉。”

“要如何保持這百萬大軍的活力?”

接下來眾人再次回顧了整個話題,從頭梳理了新軍制的要點。

“諸位,你們可知道一百六十萬軍隊,對朝廷意味著什麼嗎?”

“只有宋朝常年維持一兩百萬的常備軍。”

朱標開口說道:“先不要著急,大家也不是說反對制定退役制度,而是有些不明白你為何如此重視。”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也可以通過士兵,收集民間的信息。

“就因為他戰鬥力強,就要剝奪他過普通人的生活嗎?”

而歷史也已經證明,只有為國為民之人,才能獲得最高評價。

“等這些人將來參軍,稍加訓練就可以上戰場。”

陳景恪說道:“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糾正一個不正確的觀點。”

但他們也有疑慮,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陳景恪深吸口氣,說道:“歷朝歷代,國祚穩定之後,常備軍都保持在二十萬到五十萬之間。”

而且兵少了更容易走精兵路線,同時也是限制軍隊權力的一種方法。

帝國計劃?這是什麼東西?竟然要維持百萬常備軍。

徐達讚歎的道:“太孫聰慧,此真乃良法也。”

朝廷真的能負擔的起嗎?

“宋朝就在不久前,他們面臨的情況大家應當都知道。”

“意味著朝廷不用花一分錢,多養活了五百萬大軍。”

隨即就興奮起來。

聞言,眾人都震驚不已。

不論我們本心是怎麼想的,不論應不應該把士兵當人看。

“我相信,沒有人願意被萬民恐懼唾罵吧?”

畢竟不停地退役徵募新兵,還要安排他們訓練上戰場等等,會很麻煩。

“不要求軍隊內部多麼平等,但至少不能不把人當人看。”

不過這些事情就可以交給

“退役制度一旦實施,每年都會有大量老卒退伍。”

“雖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可作為統治者,如果我們不把人當人看,而是當做數字當做籌碼,那將是天下最大的災難。”

陳景恪卻說道:“不,大明必須保證百萬以上的常備軍。”

“大明即將推行預備役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兵源素質。”

前面已經說過,宋朝不抑制土地兼併,導致大量百姓失去土地變成流民。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倒不是尬吹,他們是真覺得這個方法好。

朱元璋自然知道他要說什麼,就配合的問道:

徐達想要辯解,被他伸手阻止:“先聽我說完。”

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的話確實有幾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