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226章 萬物之理

“用它拉耬車,一天就能播種幾百畝地。”

“用它來帶動龍骨車,就可以每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的取水灌溉。”

“將龍骨車改造,可以把水井裡的水提出來……”

“到那個時候,百姓抗旱的能力將會極大的增強……”

朱元璋的眼睛越來越亮,如果只是用來帶動車船,那也就是一個奇物而已。

可用來生產糧食,意義就完全不一樣了。

財富是什麼?

對於個人來說,財富可以是金銀珠寶,可以是綾羅綢緞。

可對朝廷來說,最根本的財富就只有一樣,糧食。

糧食不夠,就算有金山銀山又能如何?

糧食夠用,紙印上字也能當錢。

百姓為什麼造反?還不是因為糧食不夠吃,活不下去了。

但凡有口吃的,有誰願意幹掉腦袋的事情?

所以,糧食關乎國家社稷存亡。

如果真的能弄出那種,可以耕地播種,可以提水灌溉的玩意兒。

大明的國祚,可以延長多少年,簡直不敢想象。

當然,和陳景恪認識這麼久,他也知道分配端也同樣重要。

可糧食生產能力提高了,總是沒有錯的。

此時,他看向那個溫差發動機的目光,就猶如看到了珍寶一般。

“景恪,你說吧,要如何才能造出你說的那種東西。”

“不論需要什麼東西,只要朝廷有的,都滿足伱。”

陳景恪說道:“我準備……”

朱雄英突然打斷他,問道:“生產這種機器,是不是需要很多工匠?”

陳景恪瞬間領會到了他的意思,心中不禁暗贊,這小子會找機會。

“是的,任何機器都需要工匠來生產,越是精密的機器,對工匠的需求就越高。”

“而且後續的改進也需要工匠參與……”

朱雄英點點頭,對朱元璋說道:

“皇爺爺,工匠的地位你應該有所耳聞。”

“我們不能指望一群奴隸,來研究製作這種神器。”

“只有給他們體面的身份,優渥的條件,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

“他們才能盡心盡力的為大明效力。”

“所以,我希望您能廢除匠籍,還工匠自由,提高他們的地位。”

朱元璋輕輕拍了一下他的頭,沒好氣的道:

“你倆是不是覺得咱老糊塗了,擱這演戲糊弄咱呢?”

“想廢除匠籍就直接給咱說,只要你們說的有道理,咱還能不答應嗎?”

朱標心中那叫一個暢快,火上澆油道:

“現在都敢欺騙你皇爺爺了,將來還不知道要幹出什麼混賬事情來,要好好教訓教訓。”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養不教父子過,你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吧,別整天尋思著欺負咱乖孫。”

朱標:“……”

懟了兒子之後,老朱又轉過頭和顏悅色的道:

“不過你能想到用話術來遊說咱,說明在思想上已經成熟了。”

“不像有些人,只會直來直去氣咱。”

朱標:“……”

陳景恪差點笑出聲來,心中不禁同情了朱標三秒鐘。

朱雄英自然知道該怎麼說話:“父親也是為了大明好,只是說話直了一些而已。”

“皇爺爺您別和他生氣,他心裡是最孝順您的。”

朱元璋高興的見牙不見眼:“哎呀,乖孫真懂事……看在你的面子上,咱就不和他一般見識了。”

朱雄英趁他高興,將話題轉移到了匠籍之事上。

詳細講述了工匠面臨的困境,以及這個群體對大明的重要性。

談起正事,朱元璋恢復了理智,說道:

“你說的很有道理,可大明確實需要工匠。”

“若放開匠籍,導致工匠流失,技藝失傳該怎麼辦?”

朱雄英說道:“大明有軍官、計官、行政官,去年又增加了司法官,再加一個匠官又何妨?”

“設立大明博物院,讓工匠們去博物院擔任官吏。”

“有了官身,就不用擔心工匠流失問題。”

“同時,還能命工匠們收集百工技藝,整理成書籍保存。”

“就算有工匠流失,也可以用書裡的知識,重新培養新的工匠。”

“沒有了後顧之憂,工匠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更好的工具,提高生產力。”

朱元璋眉頭微皺,道:“匠官?博物院?很難啊,這是在挑戰文官的底線。”

朱雄英嗤之以鼻的道:“底線?元朝時期的那一封降表,將他們的底褲都露出來了,哪來的底線。”

“不過是因為提高工匠的地位,動了他們的利益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