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51章 這畫面不對啊

陳景恪連忙坐好,說道:“娘娘,您說。”

馬皇后揮揮手讓伺候的人退開,才說道:

“有些話陛下不方便說,但以你的聰明應該能想到是什麼意思。”

“陛下已經拿出了誠意,也希望你勿要忘記當日之言。”

她說的是陳景恪剛回京那天,在乾清宮和朱元璋的那一番對話。

朱家保他平安富貴,他為大明效力。

陳景恪自然也知道,當即就右手指天,道:

“陳景恪絕不忘當日之言,若有違背必死無葬身之地。”

古人是很看重誓言的,見他毫不猶豫就發下毒誓,馬皇后很是欣慰:

“好,陛下沒有看錯你。”

“還有一事,雖然公主下嫁了,但皇家的顏面還是要保留一些的。”

“有了福清,伱不能再納妾了。”

陳景恪剛想說什麼,馬皇后就先一步道:

“陛下也知你陳家三代單傳,對子嗣尤為重視。”

“且你身邊只有福清一個女人,也多有不便。”

“她下嫁之時,會攜帶兩名侍女,陛下允你將她們收入房中。”

“但不可對外聲張,你可同意?”

陳景恪苦笑道:“其實臣的心思不在男女之事上,有公主一人足矣。”

馬皇后並不相信這話,只以為他在表忠心,男人哪有不想三妻四妾的。

不過對陳景恪的表現,她很滿意就是了。

不管是表忠心也好,還是真的如此想也罷。

有這個態度,肯答應了此事就好。

“那就剩最後一件事情了,你是想將婚期放在今年,還是等明年?”

陳景恪頓了一下,馬皇后行事真是果斷,毫不拖泥帶水。

既然把事情敞開了說,那就直接辦妥當,不給人留任何反悔的餘地。

“額……但憑娘娘做主。”

馬皇后笑道:“明年福清十五歲,正好嫁人,就這麼定了吧。”

陳景恪自然不會推遲,也不能推遲。

法律規定女子十六歲及笄必須成婚,否則就要繳納雙倍人頭稅,再不成婚就要處罰其父母。

年齡再大一點還不結婚,官媒就會出手強行拉郎配,到時候下場會更慘。

除非是家中至親去世需要守孝,才不會被處罰。

當然,這僅針對普通百姓,家裡但凡有點關係的,官媒都不敢上門。

作為皇家,有些事情是需要做出表率的。

大明公主一般都是十五歲成婚。

陳景恪要是提議推遲,必然會被誤會心不誠。

明年就要成婚了?陳景恪意識竟有些恍惚。

確實很突然,之前沒有任何徵兆,返回應天才幾天,就確定了終身大事。

“娘娘,接下來怎麼做,要找個媒人來提親嗎?”

“哈哈……”馬皇后笑的眼淚都快出來了:

“平時看你挺聰明的,遇到自己的終身大事,怎麼就這麼糊塗了。”

陳景恪撓了撓頭,這事兒和聰不聰明沒關係,主要他也沒娶過公主啊。

“訂婚不是需要三媒六證嗎?”

馬皇后笑道:“雖說皇家成婚與民間大體相同,但細節還是有所不同的。”

“訂婚之事就與民間不同,只要陛下當眾言說,此事就算是成了。”

“正式賜婚的旨意,要等到你們成婚前夕才會頒佈。”

陳景恪尷尬的道:“那就好那就好……”

民間要求三媒六證交換婚書,是怕有人耍無賴不承認。

皇帝金口玉言,當眾說出這事兒,是沒辦法不承認的。

朱標和常妃的親事,就是老朱和常遇春口頭定下的。

前朝類似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李世民允諾,要將新城公主嫁給魏徵的兒子魏叔玉。

也只是口頭承諾。

雖然後來悔婚了,但也沒有耍無賴不承認有這回事兒。

因為這事兒,他沒少被人噴。

朱元璋只要當眾,將他和福清公主的婚事說出去,事情就算是成了。

今天丟人太多,陳景恪已經不想再談這事兒,轉移話題道:

“不知遷都和黃河改道之事,陛下準備的如何了?”

馬皇后說道:“陛下正和群臣商議此事……”

謹身殿,正在召開一場擴大會議。

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主持,二十餘位文武重臣參加,此時大家正在討論的是應不應該遷都。

遷都歷來是大事,有人支持有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