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50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

作為穿越者,陳景恪比誰都清楚,堅船利炮並不是無敵的。

否則前世的中國經過百年沉淪,也不可能重新崛起。

思想有時候比鋼鐵更能武裝一個人。

若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導,越努力離目標就越遠。

作為一個醫生,他沒有能力構建一套完整的,適合當下的思想體系。

但他可以引導別人,讓別人去做。

方孝孺是第一個,但絕不會是最後一個。

接下來,陳景恪並沒有進一步深聊。

再說下去太容易出事兒了,要是不小心涉及到屠龍術樂子就大了。

而且也容易對方孝孺造成干擾。

沒有給他講王陽明的心學,也有一部分這方面的原因。

他對心學瞭解也不多,還不知道適不適合方孝孺。

萬一不適合,只會影響他領悟自己的道。

最好的辦法,就是將他引到正確的方向,任由他發揮去吧。

方孝孺的人品毋庸置疑,作為讀書人,他是有憂國憂民之心的。

這是一切的基礎。

以後只要他相信唯物論和人民史觀,整出來的思想就不會差到哪去。

而且陳景恪也堅信,一旦方孝孺將這兩個概念拋出去,必然能吸引到一大批追隨者。

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為生民立命’的仁人志士。

包括當下,願意為了道義赴死之人也不在少數。

到那個時候,他分裂改造儒家的目的就達成了。

就算方孝孺最終悟出的道不甚理想,也無所謂。

只要他將人民史觀和唯物論的概念宣揚出去,就足夠了。

早晚會有人走上正確的道路。

只能說,方孝孺這一步閒棋,確實走對了。

接下來兩人就沒有再聊這方面的話題,轉而說起了近期的事情。

主要是方孝孺說,陳景恪的事情涉及機密,實在不好說。

從他那裡,陳景恪得知了一些京城的輿論風向。

其中陳景恪最關注的就是黃河改道之事。

“現在民間普遍支持改道,北方、淮水沿岸、南方,三地百姓都支持。”

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此事已經成了七成了。

“難道百姓就不怕失控決堤嗎?”

方孝孺說道:“怎麼不怕,但黃河最可能在山東地區失控,山東人自己寧願被淹,也希望黃河回去。”

你最危險的山東都不怕,其他地區的人就更無所謂了,反正淹的也不是他們。

陳景恪嘆道:“河南、山東太需要黃河了啊。”

方孝孺頷首道:“現在是沒人能承擔的起失控的責任,事情就此僵住了。”

“其實最大的責任還是在工部,一群尸位素餐之輩。”

“若他們還有一點為國為民之心,早就應該將此事拿到朝堂上攤開來說了。”

“將來就算朝廷真的要施行改道計劃,也要將這群無膽鼠輩換掉,認命一批敢於任事的人方可。”

陳景恪沒有細說,只是道:“相信陛下定有打算……”

方孝孺湊過來,說道:“我不信你一點消息都沒聽到,給我透漏一點風聲。”

陳景恪頓了一下,連連搖頭道:“黃河迴歸故道這麼大的事情,哪是我一個小小的太孫伴讀能知道的。”

“再說了,你一個翰林編修,操這個心做什麼。”

方孝孺眼睛一亮,臉上也露出喜色,嘴上卻吐槽道:

“不說就不說,就算伱不說我也能猜到,以陛下的雄才大略,早晚會同意此策的。”

之後,兩人就果斷轉移話題,談起了別的趣事。

話題不知不覺就轉到了葉兌和葉雲流身上。

方孝孺譏諷的道:“葉四梅臨了還是沒能把持住本心。”

以前他稱呼葉兌都是尊稱為葉先生、四梅先生。

現在稱呼其為葉四梅,顯然是發自內心的鄙夷。

陳景恪自然知道他說的是什麼,搖搖頭道:

“都是為了兒孫啊。”

方孝孺傲然道:“藉口罷了,真正信念堅定之人,縱使刀斧加身亦不改其志,更況呼兒孫富貴。”

別人說這話,陳景恪肯定會懷疑。

但唯有方孝孺說,他深信不疑。

“那你為何還要收葉雲流為徒?”

方孝孺說道:“葉雲流比他曾祖父有氣節,若有我教導,未來成就定然在葉四梅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