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138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票)

將都城放在這裡,前期投入實在太大了。

朱棣將京畿放在這裡,一來是因為這裡是他的老巢,二來也沒別的選擇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長安是秦王朱樉的地盤,山東有齊王朱榑,河南有周王朱橚,太原有晉王朱棡。

雖然當時朱棡和朱樉都已經死了,可作為塞王他們的實力還在。

朱棣敢將首都放在別人家裡?

那不是找刺激嗎?

北平就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那裡是他的老巢,既可以達成政治中心北移的目的。

又可以徹底擺脫朱元璋和朱允炆的陰影。

還具有極強的戰略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但朱元璋就沒有這麼多顧慮了,他想將首都放在哪裡就放在哪裡。

哪個兒子敢反對試試?

他只需要綜合考量,哪個地方更合適。

而眼下的北平,確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他本來就有這方面的顧慮,現在又聽到陳景恪的分析,就徹底放棄了北平。

現在就剩長安和洛陽。

陳景恪說了三個要素,經濟、交通、防守。

洛陽在經濟和交通上佔據絕對優勢,但長安在安全上佔據絕對優勢。

再加上朱元璋先入為主的想法,還是比較認同長安的。

不過他依然沒有就此做出決定,一切等朱標實地考察歸來再說。

就在他準備結束話題的時候,陳景恪再次開口:

“還有第四個因素,發展潛力。”

朱元璋頓了一下,說道:“發展潛力?”

陳景恪點頭道:“對,政治中心發展迅速,很快就會成為大明第一大重鎮。”

“如果發展潛力不足,無法承載如此龐大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就會制約京畿的發展。”

朱元璋苦思片刻依然不得要領,就說道:

“你給咱具體講講,這發展潛力都指的哪些方面?”

陳景恪想了一下,說道:“簡單來說,土地承載能力就是其中一項。”

“京畿所在地,能承載多少人口。”

“就以唐朝長安城為例,人口最高時超過百萬。”

“唐朝人口巔峰約為六千餘萬,大明立國就有六千萬人,百年後人口將破億。”

“可以預見的是,大明的京城人口也將是以百萬計的。”

“所以陛下就要考慮,新的都城能不能承載百年後的百萬人口。”

“如果不能,就是給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大大的難題。”

朱元璋恍然大悟,忍不住說道:“長安在唐朝時期就曾容納百萬人口,現在定然也沒問題的。”

陳景恪卻暗自搖頭。

還沒等他開口,馬皇后卻先說道:“恐怕不行。”

朱元璋愣了一下,不解的道:“為何?”

馬皇后說道:“你數一下,唐朝皇帝帶領群臣外出就食之事,發生過多少次。”

就食說白了就是出去討飯。

每次遇到災年,皇帝都會帶領文武百官出關中,去外地要飯。

八百里關中平原,已經養不活那麼多人了。

每年從天下各地,往長安輸送數百萬石糧草,才勉強夠養活那麼多人。

關鍵是關中交通不便,所有的漕運壓力,幾乎都壓在了廣通渠上。

敵人要是能打到潼關,只要封住出關的口子,不讓一粒糧食流入關中。

用不了多久,關中就要人吃人了。

朱元璋默然不語。

他是讀過史書的,尤其是認識陳景恪之後,更是酷愛讀史書。

自然也知道唐朝面臨的尷尬局面。

可這是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漢隋唐輝煌帝國的氣運之地。

他實在不願意放棄。

馬皇后繼續說道:“漢唐時期,陝北還有大片的森林草原,適宜居住。”

“唐朝時期雖然陝北開始荒漠化,但當時氣候溫暖降雨充足,尚能生活。”

“現在陝北和河套已經嚴重荒漠化……”

“如果溫寒變是真的,未來氣候變冷降雨減少,陝北將更加不適宜居住。”

“少了陝北的長安,承載能力比唐朝時期更加脆弱。”

“還要考慮人口增多之後,對當地環境的進一步破壞……”

“所以,我以為長安不再適宜做大明的京畿。”

馬皇后最後說出了自己的結論。

上個月一千月票的加更,奉上。

再次囉嗦一下加更規則。

滿三百月票加一更(四千字),無上限。

請大家多多支持。

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