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

“千年前畝產不過百斤,現在可達兩百斤,若耕種得法三百斤亦非不可能。”

“印刷術出現之前,書籍靠手抄非常珍貴,只有高門大戶才能讀的起書。”

“印刷術出現後,書籍價格降低到了普通人也能購買,一般百姓人家也能讀的起書。”

隨著一個個例子說出,眾人對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認識就越發深刻。

陳景恪最後總結道:“百姓能讀得起書看起來很簡單,深究起來就是數千年發展生產力的成果。”

“若無房屋火焰,若無鐵器曲轅犁,若無糧食高產,若無紙張印刷術的出現……”

“就不可能有現在百姓可以讀書的大好局面出現。”

“所以,這一切都可歸功於生產力的發展。”

“若大明重視生產力發展,許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未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工者有其業……百姓衣食無憂,亦非不可能。”

朱標喃喃道:“耕者……這就是大同之世啊,真的可以實現嗎?”

朱元璋也有些嚮往,但隨即就清醒過來:“伱小子別忽悠咱,你也說了,數千年才發展成這個樣子。”

“且這些發明多為不可控,我大明就算想發展也無能為力。”

陳景恪心中嘆息,反問道:“陛下,若您對火炮的威力不滿意,會如何做?”

朱元璋隨口答道:“自然是讓軍器局想……”

話才說一半,他突然停住了。

馬秀英和朱標也同時醒悟過來。

軍器局可以研究出威力更大的火炮,那別的衙門和工匠,自然也能研究出別的更好的東西。

生產力自然也能用相同的方法來提高。

只有朱雄英撓了撓頭,不明白皇爺爺說的好好的,為什麼突然就不說了。

不過這會兒眾人可沒空理他,都各自陷入了思考。

朱元璋遲疑了片刻道:“這需要投入大量錢糧啊。”

陳景恪說道:“是的,而且投入了錢糧還不一定會有成果。”

朱元璋點點頭,嘆道:“以咱大明現在的國力,沒有多餘的錢糧投入其中啊,此事將來再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