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 作品

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

朱元璋一拍大腿道:“咱一直納悶,讀書人應該是個頂個的聰明。”

“為何科舉選拔上來的,多是空談之輩,原來問題出在了這裡。”

“要不咱就增加一些科目,考較讀書人做事的能力?”

陳景恪連忙說道:“萬萬不可,普通人供養一個讀書人本就困難,已無餘力供其讀更多的書……”

“若增加科目,恐怕用不了多久滿朝皆是公卿子弟,普通人再無翻身的可能。”

朱元璋深以為然的的點點頭:“你說的對,是咱考慮的簡單了,你可有法子解決這個問題?”

陳景恪點點頭,又搖搖頭:“辦法有,但以現在大明的國力,極難做到。”

朱元璋猛然就坐直了身軀,問道:“你說要怎麼做?”

馬秀英和朱標也同樣看向他。

陳景恪心中一動,決定趁機給他們普及一下生產力的概念。

不管有沒有用,先灌個耳音,時間長了總能有點效果的。

“發展生產力。”

朱元璋雖然不懂,卻非常的興奮。

蓋因陳景恪每說出一個新詞,都會提出一個新的方向。

關鍵是,這個新方向都是有的放矢,能幫助到大明。

所以這會兒又聽到一個新詞,他自然很高興。

馬秀英和朱標也差不多。

朱雄英對陳景恪更是信服,聽到他要講課也很是高興。

“什麼是生產力?”

“生產力就是……”

陳景恪就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詳細的給他們解釋了一遍。

“遠古時期人們茹毛飲血,掌握了火,就開始吃熟食……”

“有巢氏發明了房屋……人們從樹洞山洞走出,在平原居住……”

“神農氏嘗百草,人們掌握了醫藥,壽命得到延長……”

“銅鐵的發明和使用,人們的工作效率更高……”

“原本做一套傢俱需要幾個月,鋸子、鑿子等工具出現後,只需要十幾天。”

“曲轅犁出現……原本需要兩人兩牛才能做的活,現在只需一人一牛……”

“同樣的人畜,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產出更多的糧食。”

“良種的培育、水肥的使用等等,都有效的提高了糧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