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第1453章 分界線

 這分明就是一顆毋庸置疑的棋子耳,也分明是老子閒暇參悟的其中一道也!

 如今,那豬八戒領取了太上老君法旨,在仙劍奇俠世界坐鎮,也同樣讓劉浩這份猜測成為證據。

 眼前,劉浩眼中若有若無的道韻,分明讓他思緒連天,腦海之中,更是不自覺的出現笑眯眯的和藹老頭,可轉眼之間,這份和藹立馬又變得飄渺,所有的表情瞬息收斂一空,唯獨剩下一個溝壑皺紋,卻又無悲無喜,淡然旁觀者。

 “若是今日馮寶寶在此,或許便能以此機緣證道大羅道果也!”

 這個念頭,陡然間在劉浩本尊心中出現,隨之而來的卻也是一份驚喜。

 因為他明白自己已經拜託了方才‘無念’的心境,他想要證道混元,卻不代表他就要成為一個設定好的‘程序’,他可以接受自己‘完全理智’的狀體,但也絕不想成為一個冰冷的‘機器人’。

 這是一個好不容易的笑容,哪怕這份笑容不過一閃而逝,但心中那一份歡喜卻讓劉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他似乎已經可以將這份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那是一種想要,就可以讓自己拋卻任何感情,拋卻任何外物影響,讓自己徹底按照理智的思考解決問題的狀態。

 哪怕他明知道一旦這麼做了,下一次想要拜託也勢必需要不小的代價,可那又如何?總好過只能那般吧?

 心情的轉換,又讓劉浩對眼前的機緣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無為,看似簡單的脫離的天地,做到了置身事外冷靜旁觀。

 可實際上,想要做到這份心境,其中的難度絕對是恐怖的。

 或許整個洪荒之中,除去老子,也唯有鴻鈞可以做到吧?

 而鴻鈞之所以能夠達成,卻又和老子有著本質的區別,非是其和老子道的趨同,而是鴻鈞本身的‘秩序’之道使然。

 這般分析,也讓劉浩明白,老子的無為之道,同樣有著對天地秩序的遵守,也難怪拜託方才絕對理智狀態之後,他可以從中看到秩序法則的隱約。

 “所謂三千大道,莫非就是三千法則在天地之中的展示?”

 不由來的,劉浩腦海之中升起了這麼一個疑問。

 說來,這個問題,已經在劉浩腦海之中反覆的出現無數次,只不過在此之前,劉浩從未得到任何答案罷了。

 但今日,他似乎感覺二者之間的關聯多半是這樣了,這就好比一個是裡子,一個的面子。

 因為無論是三千法則還是三千大道,似乎都無法單獨留存,相互之間的糾纏似乎遠比自己想像的要高太多太多。

 這一份共性,也是劉浩得出這份猜測的真正原因所在。

 他沒有將這個猜測作為‘定律’鎖在心間,因為他明白這定然是世界之道最為本質的道也,也絕非他此時能夠一言而決的。

 他也同樣不著急踏入其中,他有一種感覺,一旦踏入其內,就勢必考驗加身,反正一時半會的,也沒有人和他搶奪這份機緣,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外先好好參悟一番為好。

 隨著他的參悟,他也發現了自己對諸多大道的明悟,似乎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他越發的理解太清老子的種種安排。

 他嘗試自己站在太清老子的立場做出諸多改變,也發現一旦如此,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多不可控的因素,而這些因素糾纏在一起,到最後總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起來,也必須讓自己陷入不得不親自下場的局面。

 越是如此,也越是讓劉浩對太清老子佩服增添一分。

 這哪是一個區區聖人也?

 分明是一個在混元之境,就已經將自己抽離天地,就已經讓自己的角色朝著‘執棋者’的身份靠攏之人。

 和其他聖人相比,太清老子顯然已經超脫了許多。

 劉浩甚至有一種感覺,倘若老子踏過混元境界,到了天道境界之後,就是鴻鈞這個天道境界巔峰者,也不敢說自己就穩盛對方。

 “莫非這就是老子刻意為之?”

 “是了!這傢伙初入聖人之時,必定是發覺自己積累不夠深厚,直接改變了策略,否則以他對道的理解,何至於到如今依舊還是個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