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寶神豪,從我養麒麟開始 作品

第118章 唐伯虎,送子觀音圖

  齊鳴也是上前,他對書畫研究不算多,目前也就記清了國內古今的知名畫家和畫作,要他背唐伯虎的生平事蹟和畫作,他能倒背如流。

  但要說光從藝術風格上判斷,誰仿的誰,那就是天方夜譚了。這會兒他也只能當個好學的旁觀者,在一旁聽聽其他人的看法。

  “想知道誰仿誰,看看年代不就知道了?”崔皓插嘴道。

  溫涵接過話茬,正好也是給眾人科普道“我拿到這畫後,特意調查過,這幅聖母像,創作時間是16或17世紀。”

  “那就是聖母像仿的唐伯虎。”齊鳴插嘴說道“因為唐伯虎是1524年過世的。按照時間線來算,唐伯虎在前,聖母像在後。”

  只是溫涵卻是搖頭“這不好說,國外的聖母像造型大部分都是這樣,諸位要是有機會去國外的博物館看看就知道,他們不管哪個時期的聖母像,都是臉龐圓潤,細眼小嘴高鼻,手抱孩子的形象。而且,所有小孩子,都會伸出兩根手指,這種姿勢在西方的宗教文化裡,代表了祝福和美好的祈願。”

  “雖然唐伯虎在前,聖母像在後。但在明朝的時候可是有位意大利的傳教士利瑪竇,來到過中國,他帶來的書裡就有聖母像,這幅畫被收錄在《程氏墨苑》裡,那也是有證可考的。他來的時候,唐伯虎可還沒死。”

  吳老搖頭反對道“說唐伯虎仿聖母像,那也不對。這送子觀音,這一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約公元4世紀的西晉時期。當時的古籍裡就就有記載“若有女人,無有子姓,求男求女,歸光世音……”在西晉,“觀世音”被稱作“光世音”

  “還有這服飾,觀音形象發源地是印度和尼泊爾地區,那裡一直是有戴頭巾的傳統。國內這種服飾造型的觀音像也不少見。還有觀音手上拿著的手絹。”

  “它其實被叫做“羂索”,古籍中有記載:“左右二面如不空羂索,手持羂索。”它的原義是狩獵用具,類似於繩索,後來,“羂索”逐步轉化為祝福、吉祥的象徵。”

  “這副送子觀音像裡的元素,在咱們華夏文化裡也能找到對應的傳承,硬要說唐伯虎仿聖母像,我覺著不妥。”

  齊鳴倒是沒想到,這吳老的文化自豪感這麼強。

  “那就是純粹巧合了嘛。這種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只不過趙健這話,說的他自己都有點不信。

  大家說了這麼多,誰都沒能給出個,能說服別人,甚至是說服自己的理由。

  不過齊鳴心裡其實有另一個猜測,那就是,唐伯虎的送子觀音圖壓根就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