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

  可他們寧願再立一位天子,也絕不和親割地賠款納貢稱臣。”

  李世民聽了很震驚。

  “那個大明朝還在嗎?”

  “在,從明太祖正式建立起明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零四十六年了,”

  “比周王朝還久遠?”李世民難以置信。“他們怎麼做到的?”https:/

  “據我師傅說,這明王朝其實在這一千多年裡,已經先後經歷了十三朝。”

  “十三朝?”

  “就好比前漢和後漢,每當明帝國危亡之時,便會有宗室最終討逆勤王,靖難平亂,再建朝廷,如此,千餘年間,前後興起十三朝,皆大明朱太祖後裔子孫也。”

  “明太祖姓朱?”

  “嗯,當年殷商宗室率部漂至海東大陸,用了六百餘年時間發展,其中一支以其封地朱為姓氏,後來在大約我中原戰國周威烈王時期,朱太祖建立起明王朝,到如今千餘年,歷十三朝也。”

  李世民聽的瞪大眼睛,這中原有西周東周,有前漢後漢,也有西晉東晉,可沒想到在那海東大陸,居然還有個十三朝延續不滅的明王朝。

  周朝傳了三十七王,也不過七百九十一年,兩漢四百二十年,如果減去王莽篡漢十五年,還僅四百零五年。

  李世民沒有想到,這海東大明,居然歷十三朝,傳一千零四十六年,還在傳承。

  相當於從中原戰國時建朝,到如今大唐了。

  “關於這個海東大明你還知道多少,他們可是實行宗室分封制度,否則明太祖子孫如何能夠不斷再建明朝,達十三朝之多?”

  李世民當上皇帝后,就一直在想著如何讓大唐千秋百代,起碼也得跟漢代一樣有個四百年基業吧。

  總不能跟曹魏、楊隋或是始皇帝的秦朝一樣,都是二三世而亡。

  武懷玉倒沒料到吹牛逼呢,李世民卻問這個。他剛才其實主要是為了講明朝那句野史祖訓,為了顯得牛逼點,所以把東羅馬拜占庭歷十三朝,前後一千來年這事套上去了。

  哪料到李世民重點關注的是明朝是不是實封的分封制,然後才能這麼牛逼的十三次再建,延續千年。

  懷玉猶豫了一下。

  就他本人來說,很反對老朱家的分封制度,也許朱元璋開始的諸王分封制度,確實能有封疆屏藩中央之間,可朱棣靖難成功奪位後,立馬也削藩,最終就是老朱的分封制度其實完全變了,變成了宗室分封養豬,毫無權力,甚至連科考、當官、當兵都不行,哪怕去從事工商也不行。

  最終養出幾十萬頭豬,王朝滅亡時也只能任人宰割。

  許多制度其實都是會走樣的,設計之初也許是好的,但最終會壞。

  就好比晉朝的分封制度,本來也是吸取曹魏對宗室苛刻,後來被司馬家輕易篡位這教訓,所以大肆分封,一開始呢,分封諸王但也限制了不少權力,可很快朝廷給諸王的權力不斷增加,最終失控,引發八王之亂,西晉滅亡。

  可看皇帝那期待的眼神,武懷玉知道現在的李世民其實對封建念念不忘,一般人還真勸不了他。

  “陛下,臣聽說明帝國開國之初,其太祖就立下祖訓,對皇子實行分封之制,但不封京畿不封腹心,只封在四邊,封在那些臣服中原,實行羈縻控制的邊疆地區,既為朝廷鎮守邊疆,也開疆拓土,還能屏藩中央,且一旦中央有變,則地方藩王可起兵勤王。”

  “據說還實行類似漢代推恩令這樣的政策,藩王的封地,在其死後,再推恩分封給其諸子,而不是隻由其嫡長子繼承封國。”

  李世民捋著鬍子,陷入沉思。

  “明帝國不封功臣嗎?”

  “異姓功臣不封王,最高封國公,只有功高者死後才能追贈郡王之爵,但不能承襲,異姓功臣只給食邑封地,不能真正封建開國。”

  “如果我大唐按明太祖這封建之法,那諸王要封到哪?”

  “南中、遼東、西域、川西、青海、交趾,以及瓊崖島吧,”懷玉想了想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