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392章 海中的大明帝國

  隋朝特意派裴矩暗中聯絡都藍的弟弟突利小可汗染干,說要賜婚公主與他,但前提是要他殺掉大義公主才賜婚,突利便向兄長都藍進讒言殺大義公主。

  事後,隋朝一邊兌現承諾賜婚公主給突利,可暗裡又派人把突利進讒殺大義只為自己和親隋朝,甚至有取代都藍的野心相告。

  都藍於是跟兄弟突利反目成仇,互相征伐,突厥內戰再起,最後兩敗俱傷,

  隋朝最後出手扶持被打的成喪家犬的突利,把都藍滅掉成了大汗。

  隋朝的和親,相比起什麼漢朝,甚至諸如北魏、北周、北齊等的和親,那是絕對很高明的。

  只不過武懷玉對和親這事始終有些牴觸。

  他覺得和親的公主們很可憐,不管是昭君出塞,還是歷史上文成公主入藏等,這些中原帝國的金枝玉葉,就算大多數並非真正的皇帝之女,可那也是宗室王女,受封公主,嫁到蠻夷之地,風土人情完全不同,甚至有的嫁的是大幾十歲的老頭,更有甚者,

  蠻夷們的習俗與中原相差太大,比如收繼婚制,父親死後,妻妾由子、弟繼承。

  比如當年楊堅嫁給啟民可汗的第二位公主義成公主,就先後嫁給啟民,還有他的兒子始畢、處羅以及如今的頡利,一人先後嫁給父子四人。

  唐朝的和親很多,歷史不僅跟東西突厥和親,甚至吐谷渾、吐蕃,以及庫莫奚、契丹等都先後和親。

  和親在懷玉眼裡,那就和納貢一樣是可恥的。

  大唐開國以來,沒少給突厥納貢,不管名義上是互市還是賞賜還是酬謝,其實很多本質上就是納貢,

  就跟去年渭橋之盟時一樣,皇帝為什麼現在都對渭橋之盟閉口不提,因為他深以此為恥。

  頡利向大唐進貢了一些羊馬,皇帝回賜了一些金帛財物。

  但其實李世民心裡很明白,他就是剛繼位稱帝,就被頡利打上門,然後強買強賣,納貢交保護費了。

  和親、納貢、割地、賠款,還有稱臣,其實都是一樣的國家之恥,天下之恥。

  站在君王、朝臣們的角度,有些事情也只是無奈的一時權宜之計,可站在臣民角度看,可恥,非常可恥。

  廷議結束。

  皇帝特意留了武懷玉,賜膳。

  陪皇帝一起用膳,簡簡單單的一個午間工作餐。

  飯後,賜茶。

  “剛才廷議時,你好像情緒有些不太對,似乎有許多話想進諫,可最後為何卻又沒說,你想說什麼?”李世民問。

  “陛下,臣師周遊天下,他曾跟臣講過在極遙遠的東方,在大海之東,那裡有一個叫明的王朝,據說他們祖上曾是殷商後裔,當年殷商戰敗,其中一支在東邊征討東夷的部隊,在一位殷商宗室將軍的帶領下,他們登上艦隊,本欲南下甌越尋機東山再起,卻遇風暴隨波逐浪,順著信風、潮流,最後一直飄到了遙遠的海之東岸,他們在那裡登陸上岸,建立城邦,開墾屯田,與當地的土著建立邦交,慢慢的,經過許多代人的努力,成為一個很大的王朝,國號為明。”

  “明王朝當年抵達海東大陸的時候,人數並不多,也曾面臨許多很兇悍的土著部落和聯盟,可明王朝的祖先,早就定下了一個祖訓。”

  “什麼祖訓?”李世民好奇的問道。因為武懷玉獻的玉米土豆紅薯辣椒等這些作物,都說是來自海東大陸,是他師父收集的,李世民對這個海東大明,並沒有懷疑。

  “陛下,那位明太祖留下的祖訓便是,

  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進貢!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海東大明朝也正是憑著這句祖訓,他們在那異國他鄉生存下來,擊敗了一個又一個強大的對手,最終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明王朝,哪怕這個大明朝曾經歷數次強大異族入侵,甚至幾次打到了京師城下,

  可天子從沒有出京巡狩,就算曾經有位天子率數十萬大軍遠征大敗被俘,可京師的太后立即與大臣又立了一位天子,然後天子親自提劍城頭坐鎮防守,天下各路軍隊入京勤王,最終擊敗了來犯之敵。”

  “當時,俘虜了明天子的那蠻國大王,曾經對城中提條件,要求割地賠款和親,稱臣納貢,然後就送還天子,立馬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