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的學霸 作品

第293章 對抗,信息交匯點

  有時候,想出來的對策是非常好的,可在執行的過程中就變了樣子。

  發展科學技術沒有錯,但如何應用科學技術就有講究了。

  說到底,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

  用的好,那是發展生產力,利國利民。

  用的不好,那是可以將整個人類送走的。

  所以說,對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都要有相對程度的監督。

  雖說他想的是科研自由,但這自由不是絕對的自由。闂

  需要一些必要的監督。

  這是必不可少的。

  “是的,這就要相關的法律法規。”包奇正點頭說,“相關部門正在研究這個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全國範圍內參與科研工作的人員會越來越多,人一多,說不定就會出現一些不好的事,比如說在基因方面的問題等等,也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規那約束。”

  “是這個理。”範曉明點頭,“人單單依靠道德來約束是不行的,還要法律法規的約束。”

  三人有聊了一會兒,見時間不早了,也就結束了交流。

  第二天一早,蘇哲和範曉明兩人還在食堂吃早餐了,校長徐正平就找了過來。

  吃過早餐後,一行三人乘坐對撞樓的內部電梯來到了地下一百米的位置。闂

  三人最先來到的是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十五號實驗站。

  就目前,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十五號到二十號實驗站都在從事腦機結合技術方面的研究。….十五號、十六號、十七號,這三個實驗站做的是大腦信息交匯點的研究。

  十八號、十九號實驗站研究的是大腦信息交匯點的信息的提取和寫入。

  二十號實驗站是一個綜合性、整合性的。

  做相同研究和延伸研究的不只是這裡,還有塔木戈壁的實驗室,國內其他醫院、高校、研究所等相關的研究機構。

  當然了,其最後所有的數據都會彙集到這裡。闂

  九天研究中心對於腦機結合技術的研究方向是非接觸式的。

  也就沒有必要開腦啥的了。

  真要說起來,實驗站的科研人員但都挺大的,他們直接拿自己做研究對象。

  這也是因為蘇哲的研究方式對人腦是沒啥傷害的。

  蘇哲閱讀了大量對人類大腦的研究資料。

  同時,他設計了很多的實驗讓各大有條件的醫院進行了對大腦的研究。

  就這樣,他對人類大腦的結構和機理越來越瞭解。闂

  也就搞出了現有的研究方法。

  用微弱電磁波去刺激大腦有可能的信息彙集區域,一點一點的去查找。

  這樣的查找不是漫無目的的,而是有方向,有目標的查找。

  說起來,這個查找的過程也是極其的麻煩。

  其人腦信息交匯點有著特定的信號波動,也就是信息交互點的組織產生極其微弱的電磁波。

  信息讀取的過程就是微弱電磁波的接受過程。

  相對的,這個過程還是容易實現的。闂

  信息的寫入過程就要麻煩的多。

  不管是信息讀取還是寫入,最先要做的是找到信息的交匯點。

  就目前,信息的讀取和寫入已經實現了,難題是尋找信息的交匯點。

  至於尋找信息交匯點的難度。

  其難度相當是在地球上找到一粒有特殊標記的沙子。

  其原理,簡單點說就是不同的物質始終對外散發著“電磁波”。

  從整體來說,人的大腦是一個單獨個體。闂

  其對外散發的電磁波包含了一個波段。

  可大腦本身是有不同的組織結合到一起的。

  將這些組織作為一個個體,組織和組織之間散發的電磁波是不同的。

  其組織是由細胞組織、脂肪、蛋白質等構成。

  而這些,其散發的電磁波也是有差異的。

  在尋找信息交匯點的過程,相當是把人腦分成一個又一個很小很小的區域,去甄別去解析,看是否是信息的交匯點。

  說起來,不同組織,不同的細胞、不同的大分子,其散發的電磁波也是不同。闂

  就算是同一類的東西,就比如是兩個神經元細胞,其散發的電磁波也是有差異的。

  好比是人和人之間是有差異的,那怕是雙胞胎,兩者直接也是有差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