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659 不詳之路

  從京城去陝西大體上有三條路可走,南二北一。最南邊可以先從大沽口上船,入黃河換乘內河船,由縴夫拉著一路向西抵達西安。

  這麼走比較舒服,反正大部分時間都待在船上,中途只在三門峽附近下船走一段。缺點是繞路,時間長,且花費巨大。

  進入黃河之後要由縴夫拉著船逆流而上,船隻數量少還能承受,近六千軍隊需要小百艘內河大船才能裝得下,縴夫至少也得幾千。

  中間一條路走起來比較費勁,要穿過太行山去太原,然後從平陽府渡過黃河抵達延安府。太行山雖然有號稱有八陘的通道,可不管哪一條都是在山溝子裡曲折前行,中途又沒有比較大的市鎮,很是艱苦。

  北邊的路徑應該是最合適大軍通行的,出德勝門向西北,過居庸關走延慶右衛,經保安州抵達宣府鎮。

  從宣府鎮向西就進入了山西大同府,轉向南到太原府,再向西從吳堡西渡黃河就是陝西綏德。由此往北可以通榆林,向南可以到延安府。

  京城到宣府鎮這段路基本就是後世川藏高速公路的北京段,沿途只有居庸關一段比較險要,卻也通驛道,還不乏大中型城鎮補給休息。

  洪濤選擇的恰好是這條路,按說是最穩妥的,為什麼那麼多朝臣包括杜文煥都要再三反對呢?

  其實他們也不是反對,只是膈應。土木堡之變的明英宗朱祁鎮就是沿著這條路御駕親征的,結果過媯河剛出延慶就在土木堡遭遇了瓦剌也先的主力。

  但在洪濤看來,這場影響了大明王朝之後走向的變故,並不是地理原因,而是人禍。土木堡之變很可能是大明朝廷內部文官集團和武將勾結起來,陰謀陷害皇帝的一場陰謀!

  看看地圖就會發現,土木堡根本不適合大部隊伏擊,距離宣府鎮和居庸關太近了。這兩個地方都是京城北面最重要的軍鎮,常年駐紮著數量不少的邊軍精銳。

  只要這些明軍將領不是故意裝傻,怎麼可能任憑那麼多蒙古軍隊在眼皮子底下晃悠,還恰恰就在皇帝御駕親征返程的路上。

  退一萬步講,就算剛開始疏忽了,當明英宗的大軍遭遇了敵軍之後,宣府鎮和居庸關的明軍也該迅速前往救援,可他們愣是找了諸多借口說自己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