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659 不詳之路


                 景陽十二年六月,北方再逢大旱,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多地河水斷流、池塘乾涸。到了七月旱情仍不見好轉,眼看著秋糧就要顆粒無收。

  好在朝廷早於幾年前就在北方各省增設了糧倉,存糧可以應對短期所需。若是災情持續時間比較長,還會執行賑災新法,從南方各省調糧,由糧商北運以解燃眉之急。

  皇帝更是下了聖旨,調陝西鎮八萬多邊軍沿黃河入海,由海運衙門派船護送入廣東就糧。又嚴令榆林鎮邊軍減少供給五成,把軍糧騰出來轉給陝西當地官府,由其分發給災民,才勉強撐住了局面。

  但陝西一下子少了近十萬邊軍,防禦立刻變得薄弱起來。如果蒙古左翼鄂爾多斯部趁機南侵,光靠榆林鎮和寧夏鎮的十多萬邊軍顯得有點捉襟見肘了。

  面對此種局面,景陽皇帝再一次離開了京師紫禁城,只帶了陸軍前衛和幾百御馬監勇士奔赴陝西,打算憑藉氣場和威名鎮撫邊軍士氣,與對面的蒙古部落豪賭一場。

  對於這個決定滿朝文武當然是大部分反對的。不管景陽皇帝是否大權獨攬,還破了很多祖宗成法,有些招人討厭。但有他在位,好歹不用擔心邊患問題了。

  而且這位皇帝除了有點跋扈之外,也確實很能掙錢且不獨吞,這就讓一批新崛起的官員比較擁護了,誰會願意看著送財童子過快完蛋呢。

  只可惜皇帝的跋扈此時又盡顯了出來,在指定了袁可立、袁應泰、葉向高和王安四位監國之後,義無反顧的從德勝門出京城,直奔居庸關而去。

  “陛下,臣以為南線比北線更穩妥,還望三思!”此次跟隨皇帝出巡的是陸軍前衛指揮使杜文煥和參謀長丁順,李如樟奉命帶領陸軍大部坐鎮京師。

  做為伴君出行的主帥,杜文煥直到出發之時才獲知了此行的大致路線,然後就開始不淡定了。從德勝門一直猶豫到快進入昌平鎮,才鼓足勇氣提了出來。

  “怎麼,你也覺得與英宗睿皇帝走同樣的路線不吉利?”類似的話題洪濤這些天已經聽王安、張然、葉向高等人說過無數次了,連袁可立也沒完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