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654 新時代的開啟3

  這僅僅是第一步,也就是中央財政有預算制度了,地方上的府州縣暫且不必實施,以前存留多少報個數給戶部,戶部會派遣官員進行核實。

  什麼時候開始走第二步,連地方府州縣也要進行預算,皇帝雖然沒說具體日期,卻也沒說不要,估計是想先看看第一步走得穩不穩再做定奪。

  至此為止,朝堂之內對戶部尚書這個職位啟用了名不見傳的新人就再無怨言了。捫心自問,誰也玩不轉這套聽上去就無比複雜的套路,主要是沒有經驗可循,連如何上手都不清楚。

  除了戶部被砍了兩刀,保皇派的大本營工部也被砍了一刀,脆生生被掰成了兩瓣,而且連名字都不再保留,變成了建設部和工業部。前者繼承了工部的大部分修建營繕舊職能,後者則專事礦山開採、工廠規劃管理。

  用皇帝的話講,祖宗在制定法度時很多東西是沒有的,比如工廠。現在既然有了,還按照原本的模式運營管理既不合理也不合情,必須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才能更有效率。

  陳家樹,辛亥科(1611)殿試榜眼,外放福建任職三年,修繕水庫一座,灌溉溝渠無數,成績斐然,1614年調任工部右侍郎,這次被皇帝欽點為建設部尚書。

  軌道公司經理熊三拔成為了第二步入大明高官行列的外國人,皇帝在建設部內新設交通司,由熊三拔任郎中,專事修橋鋪路。

  甲寅科(1614)探花宋應星,接替了徐光啟成為虞衡清吏司郎中。同科進士莊際昌遷進屯田清吏司郎中,接替了畢懋康。

  徐光啟被皇帝欽點為第一任工業部尚書,原工部郎中李之藻遷進工業部左侍郎、原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王徵遷進工業部右侍郎、原工部屯田清吏司郎中畢懋康調任工業部任化工司郎中。

  在新成立的工業部中洪濤還規劃了五個司,分別是重工業司、輕工業司、礦業司、化工司、軍工司。徐光啟、李之藻、王徵、畢懋康的尚書、侍郎、郎中只是對外的頭銜,實質上每人都要獨領至少一個司的具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