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濤萬曆皇帝 作品

655 大刀闊斧

  那建設部能一次性消化掉這麼多人手嗎?以前肯定不成,現在必須成了。隨著新政在四個省鋪開,各地修建工廠、道路、碼頭、堤壩的需求成倍增加,大部分活兒全都劃撥給了工部去做。

  可是皇帝禁止隨意徵發勞役,工部本身又沒有施工隊伍,只能是皇帝批下來多少勞役名額徵多少。現在這項工作由建設部負責,又一下子有了十萬勞役可用,終於不再缺人手了。

  不過還有個問題,這十萬衛所軍肯定不是勞役,那就必須給薪俸,這筆銀子該從兵部還是五軍都督府走呢?

  皇帝說誰也不用出,建設部自己掏。既然不是勞役,那不管幹什麼工程都是要收錢的。建設部沒錢可以向工廠要合理的報酬,收了工錢自然要負責發工資,幹得多拿的多,合情合理。

  而且說是十萬,經過總參謀部核查之後人數能有五萬就不錯。這還得包括老弱病殘,真正能幹重活的青壯怕是連一萬都湊不夠。

  大明衛所軍的糜爛程度已經令人髮指了,一個衛滿編五千多人,經過軍官上下一起吃空餉,再加上逃亡當流民的,能剩下四成已經算好的了。

  這次被除掉軍籍,有能力幹輕活的發一半工資,實在幹不動的也沒轍,只能由朝廷出銀子幫建設部把老弱病殘養起來。

  其實不管養也成,衛所軍們一家裡有一個人能在建設部拿到全額工資,差不多就能養活一家老小。無非就是比別人少吃點乾的多喝點稀的,別餓死就是了。這種生活他們一直在過,甚至更慘,沒什麼可抱怨的。

  但皇帝說了,朝廷造的孽就要由朝廷償還,不能把痛苦全讓底層百姓承擔。這才叫改革的陣痛和付出,當官掌權的先付出。誰若是連這點代價都付不起,也就別聊改革了,那是純拿百姓做試驗玩呢。

  失敗了,兩手一攤表示下次再試試。成功了,馬上大吹特吹功勞全是自己的。然後不管成功失敗,代價全由百姓自己承擔,太坑人了。

  這麼大動干戈,若是引發衛所譁變又該如何應對呢?新任的十四位總參軍機皆有這方面的憂慮,然後就被新任總參謀長的一句話打消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