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七十六章韜光養晦

  儒學從根本上就不是平民之學,許多大道理要學習多年才能領悟,儒家經典更不是尋常識字的百姓能夠認識的,何況平民百姓中更多的是不識字的人……

  但格物之學不同,這些格物學者通過一些簡單的小常識便能將一個道理講明白,甚至還能延續出來,這就是儒學所難以做到的,平民化。

  最關鍵的是,這種方式連范仲淹自己看了都覺新奇,而邊上的吳遵路已經開始自己用茶杯做實驗了。

  “這格物之學還真是奧妙,如若推廣可為是開啟民智的一大好事啊!”

  吳遵路看著百姓們的模樣頗為感慨,如果百姓的民智開啟,那白蓮社這種邪門歪道便無處遁形了,誰還會信那東西。

  可這話落在范仲淹的耳朵裡,便是洪鐘大呂的鳴響。

  格物之學可能大開百姓的思想,開啟百姓的民智,一旦如此,那便與儒學中的愚民之法背道而馳了。

  天下之所以穩定,在讀書人看來一直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約束才得以保障的,現在儒學若是開啟民智,那便會產生過多的懷疑。

  “老夫到不覺得民智大開來時候一件好事,若任何人都能隨意解讀朝堂之政,那地方上的官員還如何酌情管理?國朝之中一些不太合理之處,便會被有心人利用,製造民怨,或許……未必是一件好事。”

  范仲淹略顯擔憂的開口,他的話讓葉安無不驚訝,事實上民智大開之後確實會對封建統治產生衝擊,但好處也不在少數。

  反倒是吳遵路不滿道:“民智大開乃是好事,這不正是聖人之言,先賢教化嗎?為何不可!”

  這就是理想主義者與現實主義者之間的對話了,葉安這個提出觀點的人忍不住勸架道:“一切都還未開始,兩位爭執這些有何用?再說格物之學開啟的民智還需儒學做基,範公當年在應天府執教興學,可曾見過剛剛接觸儒學之人便立刻知曉書中經意的?還是需時間慢慢研析嘞!”

  范仲淹微微點頭,想想也是,儒學教化百姓多年,也沒見幾個開啟民智的,格物之學那有這般能耐,百姓一學便開啟民智?別說范仲淹不相信,就連吳遵路也是連連搖頭笑罵老範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