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七百零二章宋時秋收

  雙方的視角不同,對大宋的瞭解也不同,王欽若是站在這個時代的層面從當下的政局出發,而葉安則是站在了歷史的高度上,他看到了整個大宋的歷史,看到了那兩次改革的失敗……更清楚在改革失敗後所面對的是什麼。

  或許自己不應該太早的推行變法,但循序漸進的準備卻不能停,在葉安看來無論是范仲淹還是王安石,都是在變法前沒有充足的準備,沒有平衡好各方的利益而導致變法失敗。

  而他自己不會走這兩位的老路,多做鋪墊和準備,待社會矛盾加劇,朝堂之上的政治環境允許時,他才會大舉進攻,在此之前對趙禎的培養和潛移默化的改變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ttps:/

  無論是什麼樣的計劃都需要進行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其中就包括了物質準備和思想準備,葉安是人,雖然有超越前人的遠見,但他畢竟畢竟不是神。

  即便是他能避免范仲淹或是王安石犯下的錯誤,但他卻不能保證自己不會犯錯,他走的路也不過是第三條路而已,至於能不能走的通,還需要時間的論證,但最少他相信自己比范仲淹和王安石要準備的充足。

  對於王欽若的建議,葉安還是非常認真的採納的,這畢竟是前輩的勸告,當然葉安自己也明白,有劉娥在,變法根本就不用想。

  只不過王欽若什麼都猜對了,唯有一點他猜錯了,葉安根本不是從劉娥那裡知道他重病的消息,而是本來就知道他的死期…………

  這個世界對於葉安來說是神秘的,但又有一些東西對於他來說是不設防的。

  而秋季收穫的時光最是容易讓人淡忘一切,所有人都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秋收之中,這甚至影響到了整個東京城。

  東京城中的人們彷彿約好了一般,紛紛向東京城外而去,在東京城外有田產的人家自然是拖家帶口的出城,這一點是無論貧富都一樣的。

  這個時代的人對土地的看重就像是對後世人對房產的看重一般,土地對與他們來說是一切,即便是家中富貴,根本不需要土地的產出,但秋收一到,人們還是會不顧城中的買賣如何,也一定要前往城外的土地裡參加這場收穫,否則便會被人罵做是數典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