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二百五十四章宋遼關係

  因為法禮的原因,遼朝的歷史比現在的大宋要長,先有耶律阿保機建遼在前,後有太祖代周立宋。

  漢家人有一個優點便是講理,同樣也是一個缺點,還是講理…………

  這不是宋朝才有的事情,而是千百年來,以至千百年之後依舊留存的“傳統”,有些時候腦袋死板的讓人發狂…………

  正旦也就是新年,正旦要到,作為北朝的遼朝派出了使者祝賀大宋的君王和太后這沒有問題,於是大宋也要派出使者前往遼朝祝賀對方的皇帝和皇后。

  畢竟在禮法上,宋遼之間是兄弟之國啊!

  葉安獨自飲酒,只不過他的酒水不是發酵酒,而是一種略帶酒味的果酒,與後世的果酒相差甚遠。

  夏竦站在那裡慷慨激昂的一番陳訴後表明了態度,自己不願為大宋派遣遼朝的正旦使。

  而在短短的盞茶工夫,居然還能做出如此精妙對偶的駢文,實在是令人驚歎他的才華。

  夏竦因其父死於契丹入侵,不願拜見契丹國主,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只要是出使外朝,多半會有相當大的政治“收益”,功勞是不可避免的,回來也必會被皇帝賞賜,或是加官進爵,或是得到重用。

  在法禮和情感上,夏竦不願出使契丹,這種鮮明的態度和立場無疑是“政治正確”。

  聰明人都能看出,夏竦這樣表明態度,仁孝有嘉,作為以孝治天下的大宋官家,必定會大加讚賞。

  果然趙禎放下手中的酒盞,正色道:“卿能至純至孝如此,朕深感欣慰!然國朝之事非意氣之舉,大國氣度,上邦風範,當施為教!夏卿之父雖殞命疆場,乃為國建功之舉,爾使契丹亦為國體也!”

  寥寥數語便能瞧見趙禎的“人小鬼大”。

  葉安微微點頭,這個學生倒是有顆七竅玲瓏般的心,當眾誇讚了夏竦,又讓他以另一種為國“施以教化”的名義出使遼朝。

  最重要的是沒有打呂夷簡以及王曾兩位相公的面子,畢竟這兩人都推薦夏竦作為正旦使。

  葉安微微笑了笑,夏竦的小心思趙禎並未看透,他這麼做其實是在堵那些嫉妒者的嘴,也在為自己的行為開脫。

  說不得他早就知道自己會被呂夷簡和王曾推薦為正旦使了。

  於是這麼一來,他夏竦就成為不願出使契丹而被官家奪情赴任的,別人自然不好齟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