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一章 《關於本章存在大量科普所以第二次建議謹慎訂閱的那些事》

  但逐漸的。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很多普通人都擁有了去《自然》上檢索相關內容的能力。

  他們在發現這是杜撰的內容後,反噬就來了,很多人便以此來攻訐楊老。

  說什麼給自己編造新聞貼金云云,反倒造成了不小的輿論壓力。

  另外很齷齪的是。

  某位院士因為對撞機的原因和楊老結下了仇,彼此斷絕來往,楊老大壽的時候都沒祝賀。

  然而他卻在明知這是虛假新聞的情況下,還公然將這句話在公共場合下傳播。

  當時此人假意誇讚楊老,結果幾個小時後,便有其高校所屬的媒體髮長文進行駁斥。

  文中看似在批評那人言辭沒有考據,實際上則是在給楊老‘扒皮’,真是其心可誅。

  話題迴歸原處。

  總而言之。

  霍金此人並不是全靠著悲情人設上位的混子,他的能力在物理學上足以佔據一席之地。

  也許多年之後全息原理大放光彩,我們一定會想起那個第一個算出黑洞熵輻射的人。

  而時空宴會。

  便是他在人生後半段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可惜的是。

  當時直到宴會結束,也沒有一位時空旅客來到現場。

  同樣。

  後世對於宴會失敗的猜測也有很多。

  比如條件不允許,規則不允許以及制度不允許等等。

  甚至還有人認為霍金老爺子只標註了經緯度沒標註宇宙座標,導致後世的來者無法定位到宴會現場。

  可眼下光環卻給出了這麼一張請帖,難道說徐雲有機會去參加那次宴會?

  接著他將請帖攤平,再次看起了請帖內容。

  其實說起這張請帖,還有一個挺有意思的小插曲。

  上輩子徐雲在寫小說的時候,曾經在某個章節裡也寫到了請帖內容,全英文的那種。

  結果你猜怎麼著?

  當天某個盜版網站的評論區,便有個白嫖怪跑出來發了一大堆東西。

  意思大概就是徐雲的語法漏洞一堆啥的,最後怒噴“不會說英語就別裝”。

  但問題是.......

  那段內容徐雲是直接複製的霍金原文啊,一個字都沒改來著的.......

  要知道。

  霍金的時空宴會請帖現在都還在售賣中呢,價格是39美刀。

  徐雲17年出於收藏的目的,曾經請朋友帶回過一份。

  再不濟上網搜一搜也能找到邀請函原件,動動手的事情而已。

  一般情況下。

  徐雲很少會用‘無知’這個詞去評價別人。

  因為他感覺這個詞特別傲慢自大,會有種站在高處輕視人家的感覺,而他其實是沒有這種資格的。

  但面對這事兒,他真挺想說一句此人挺無知的......

  話題迴歸現實。

  徐雲又將請帖翻了幾下,目光最後停留到了光幕的提示上。

  “此份獎勵需在面壁者完成第四個常規任務後才可激活使用,面壁者可額外攜帶一人?”

  見此情形。

  徐雲不由摸了摸下巴,自語道:

  “也就是說,這張請帖不是下個副本的內容?”

  “霍金和小牛都是劍橋大學的盧卡斯教授,難道是我寄過去的那封信會對霍金產生影響,所以來了這麼一份獎勵?”

  四個常規任務,這是邀請函激活的唯一要求。

  目前徐雲只進過小牛和老蘇兩個副本,堪堪不過和這個數字的一半。

  所以短時間來看。

  這張請帖估計沒多少可能性激活?

  還有就是.....

  額外攜帶一人又是什麼情況?

  難不成讓他帶老蘇過去?

  可老蘇對於宇宙和黑洞概念幾乎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瞭解,帶他過去啃麵包嗎?

  還是說.....

  可以被自己帶去的對象,其實另有其人?

  想到這裡。

  徐雲不由輕輕搖了搖頭:

  “還是信息太少了啊.......”

  隨後他又看了眼時間,發現已經過去了十來分鐘。

  徐雲見狀沉吟片刻,認真的將霍金的邀請函收好,轉身走出了廁所。

  由於此次空間內時間完全停滯的緣故。

  當他回到老蘇墳頭邊上時,老蘇依舊饒有興致的在和蘇華進行著交流——話說這句話咋那麼怪呢?

  “蘇祖具體墓室的定位還在進行中,也不知啥時候能有個具體的結果。”

  蘇華此時的手上正拿著一根菸,面帶感慨的說道:

  “其實吧,我們宗親會作為蘇氏後人,曾經和鎮江的文廣新局聯繫過很多次。”

  “希望他們能加派人手,儘快並且盡規模化的對陵寢進行搜索。”

  “可你猜猜他們怎麼說?”

  老蘇看了他一眼,問道:

  “他們說什麼了?”

  蘇華拿起菸嘴重重吸了兩口,吐出一口煙氣,搖頭道:

  “他們說蘇祖陵寢的社會關注度有限,目前能夠投入的資源就這麼多,局裡也沒辦法。”

  “畢竟國內同時進行的考古項目說多不多,說少其實也不少。”

  “如果蘇祖的名氣能和蘇軾、蘇秦他們媲美,那麼陵寢的搜索規格將會是現在的數倍不止,恐怕棺槨都已經成功出土了。”

  “只可惜...哎......”

  說著說著,蘇華的臉色便沉重了不少。

  宗親會是一種常見的社會組織,不屬於官方體制範疇,沒有事業編制和相關收入。

  因此想要擔任宗親會的理事長。

  除了名望和輩分合格之外,自身的覺悟需求也是極高的。

  很多時候。

  宗親會的理事長非但沒有額外收入,還得投入大量的精力甚至財力。

  可以這樣說。

  在如今逐漸淡漠的宗族體系內部,理事長往往都是對血脈認同度最高的那批人之一。

  而蘇華便是這類人。

  如今五十多歲的蘇華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一年的純收入大概三五百萬。

  這種收入在大地方或許不算頂尖,但在鎮江這種地方的商業圈內,也能算是個風雲人物了。

  蘇華小時候是和爺爺一起生活在農村,自幼便很瞭解以及崇拜老蘇。

  後來他事業有成,幾位同宗長輩便找到他,表示希望他出任宗親會的理事長。

  蘇華幾乎沒怎麼猶豫,當場就答應了下來。

  上任後的蘇華可謂是盡心盡責,一邊聯絡鎮江同族,另一邊也一直在與同安主支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幾年前。

  在蘇華的推動下。

  鎮江文廣新局這才重啟了對老蘇陵墓的勘察,並且有了先前提及的一系列成果。

  不過另一方面。

  到了如今這一步,決定勘探進度的便不再是社會關係,而是勘探目標的社會關注度了。

  這種事兒說官僚主義嘛倒不太至於,但多少還是有些看人下碟的味兒的。

  同樣都是勘探陵寢。

  A的名氣比B大,關注的媒體以及帶動的輿論熱度高,資源自然也就會傾向A了。

  雖然蘇華無數次向文廣新局科普過老蘇的成就,但得到的都是一句話:

  “蘇理事長,我們知道沒用,要讓社會大眾知道才行。”

  於是乎。

  老蘇的陵墓勘探工作,便在項目落地後出現了嚴重的滯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