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二百一十一章 《關於本章存在大量科普所以第二次建議謹慎訂閱的那些事》


  廁所裡。

  看著手中的這張請帖。

  徐雲的心臟頓時狠狠的漏跳了一大拍!

  是穿越者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在十多年前,也就是2009年6月28日,有個人曾經舉辦過一次“時間旅行者聚會”。

  為了避免有人冒充。

  他在宴會舉辦前沒有向任何人發出邀請,也沒有傳出任何風聲。

  宴會結束後。

  他才選擇發出了請帖。

  請帖上邀請有“穿越”能力的人士赴宴,上頭不但寫明宴會的舉辦地點為英國劍橋大學岡維爾與凱斯學院,還貼心地標明瞭經緯度。

  此人認為。

  如果有“來自未來”的人能看到這份請帖,並能“穿越”回過去。

  那麼他在那次宴會上就會見到貨真價實的“時間旅行者”。

  但最終,他在接受採訪時給出的答覆是:

  “我等了很長時間,沒人出席聚會。”

  在那次採訪上,他還公開了在這次聚會上錄製的視頻。

  視頻中。

  他一個人坐在房間裡,旁邊擺著烤麵包和香檳酒,殷切希望門被打開或神秘“未來人”突然出現。

  但最終卻沒有任何人現身。

  後來學界以此做出了一個公認:

  通過這次實驗,已經能夠證明前往過去的時空旅行根本不可能發生。

  做出這個實驗的人不是什麼小蝦米,他叫做.....

  斯蒂芬·威廉·霍金。

  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值得一提的是,霍金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他的父親法蘭克是畢業於牛津大學的熱帶病專家,母親伊莎貝爾1930年畢業於牛津研究哲學、政治和經濟。

  在兩位牛津大學校友的教育下,霍金最後進入了劍橋大學攻讀宇宙學......

  1963年。

  21歲的霍金收到了一個噩耗:

  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

  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但他卻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而代價則是......

  癱瘓。

  到了1985年。

  霍金又遭遇了一個噩耗:

  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氣管手術,被徹底剝奪了說話的能力,演講和問答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來完成。

  他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疾病已經使他的身體嚴重變形,頭只能朝右邊傾斜。

  肩膀左低右高,雙手緊緊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

  兩腳則朝內扭曲著,嘴已經幾乎歪成s型。

  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現出“呲牙咧嘴”的樣子。

  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的機器。

  讀活頁文獻時。

  必須讓人將每一頁平攤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的逐頁閱讀。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完全失去肢體自由、語言能力的人,卻有著最先鋒最尖銳最自由最奔放的思想,在科學領域煥發出了無與倫比的光芒。

  他頑強的意志和生命力,值得每一個人去尊敬和學習。

  他身下的輪椅進化史,簡直可以構成一部現代科技發展史。

  但另一方面。

  很多人由此認為,霍金此人的價值主要在於精神激勵,他的成就在歷史上幾乎不值一提。

  這顯然是錯誤的。

  誠然。

  霍金被高度評價確實有悲情方面的加分,但拋去無關成分,單論霍金的學術成就確實令人矚目。

  畢竟學術獎項,並不是因為霍金是殘疾人就一定會頒發給他。

  霍金得到的學術獎項很多,絕大部分是來自他前期的研究成果。

  比如他在1966年,寫出了《奇點與時空幾何》。

  1968年。

  他與彭羅斯共同發表關於最初時間的論文。

  1971年。

  他發表了《黑洞》。

  1974年。

  霍金在牛頓大學第二次量子引力會議上提出了《黑洞爆炸》。

  後來他還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指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

  他在天體物理學這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獲得過愛因斯坦獎。

  至於霍金之所以沒有得過諾獎,是因為他做的是理論研究。

  一項物理成果如果只有理論沒有實驗,是不足以拿諾貝爾獎的。

  例如英國科學家希格斯,早在50多年前就提出了存在希格斯粒子。

  然而直到2012年歐洲核子中心在實驗中真正發現了希格斯粒子,希格斯本人才在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這可是希格斯粒子啊,賦予一切東西質量的粒子。

  這玩意兒擱在玄幻小說裡就是‘直指大道本源’的萬物母氣,但沒發現之前你就是沒辦法獲獎。

  同樣的道理。

  由於迄今為止實驗方面尚未發現“霍金輻射”,所以霍金的理論還沒有得到實驗證實。

  自然也就不能得到諾獎了。

  同時提及霍金,基本上還會提到另一個人——這句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

  此人便是楊老。

  輿論方面對於二者的爭議持續了有一二十年,從圈內到圈外,提及一人便必然會提及另一人。

  比較客觀的說。

  成就方面楊老是要高於霍金的,純理論方面霍金則要優秀一些。

  截止到目前來看。

  楊老在現有科研領域的綜合貢獻要高於霍金。

  楊老的成果成為了很多物理乃至數學領域相關分支的根基理論,譬如yang-/search(前面加三w),搜索楊老的名字,同樣搜不到這個內容。

  那麼這句話是哪裡出現的呢?

  經常使用瀏覽器的朋友應該都知道。

  百度有個很有意思的功能,叫做“自定義時間搜索”的功能。

  通過這個功能可以很容易的找出,前文關於楊老和《自然》雜誌榜單的謠言最早來源於何時、何處。

  經過簡單的搜索很容易可以發現。

  在2014年11月27日之前。

  使用“楊老/自然雜誌/最偉大”三個關鍵詞的組合是.....

  0。

  沒錯。

  篩選出來的結果中,沒有任何一條是關於《自然》雜誌評選的物理學家的榜單的結果。

  但是如果把搜索的時間範圍調到一天之後,也就是2014年11月28日。

  搜索的結果就會出現了變化:

  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搜索到的第一條結果,第一次出現了《自然》雜誌評選物理學家榜單的內容。

  因此可以認定。

  2014年11月28日。

  便是這一謠言第一次在互聯網上出現的時間。

  點進去這條搜索結果,可以發現這是一位名為“多空無間2013”的網友在天涯社區發的帖子。

  在此帖中,這位網友寫道:

  “2000年的時候,自然雜誌評選了過去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總共只有二三十人上榜(可以比作物理學的封神榜),楊老是唯一一個活著登上封神榜的大牛”。

  他還將同一帖子連續複製到了天涯社區的多個板塊下,造成了天涯社區內一定的影響力。

  萬惡之源.jpg。

  這個帖子在互聯網早期還是傳播度很廣的,成為了一個“奠定”了楊老在網絡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