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章 軍事神器!(新群已建,群號在作家的話)

  因此在眼下這個時代,個別山溝溝的部族裡可能存在有馬蹄鐵,或者類似馬蹄鐵的護具。

  但在宋朝西軍的陣營裡,馬蹄鐵確實是個稀罕物。

  當然了。

  沒見過歸沒見過。

  但作為將來能統領太原防務的帥才,王稟幾乎在徐雲介紹完馬鐵蹄的瞬間,便意識到了這又是個好東西:

  大多數軍馬的蹄足受損,都是因為蹄足先在冷潮溼的環境中變軟,而後被堅硬的山石磨破。

  最終磨損過度或者患上蹄病。

  而馬蹄鐵若是真能製作出來並且普及.....

  有望改變戰局這種話可能有些誇大,但把軍馬的損耗降低個大幾成是沒啥問題的。

  不過很快,王稟的表情又平靜了下來:

  “小王,你的想法雖然不錯,但卻有個致命的缺陷。”

  徐雲眨了眨眼:

  “什麼缺陷?”

  “我且問你,你所設計的馬蹄鐵,單個重量幾何?”

  徐雲想了想,後世的馬蹄鐵大多都是鋁製的,單個質量大約1.5斤左右。

  理論上鋼鐵的密度又是鋁的三倍,所以單個馬掌大約是......

  “四斤上下。”

  王稟點點頭,這個數字和他預想的差不多:

  “單個便要四斤,馬有四蹄,一副四個便是一十六斤。”

  “如今我朝西線共有戰馬兩萬餘匹,盡數覆蓋則需三十二萬斤精鐵。”

  “朝廷想要拿出三十二萬斤精鐵倒是不難,可這些鐵掌夠用多久呢?”

  徐雲臉上不由冒出了個問號:

  “蛤?”

  眼見他有些不明所以,王稟便進一步解釋道:

  “以禁軍標配的刀八色為例,所謂的刀八色,指的乃是手刀、掉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刀、鳳嘴刀和筆刀八種,西軍主要配置的乃是手刀。”

  王稟今天乃是便裝出門,身上沒帶刀具,便大致比劃了一個五十多釐米的虛樣:

  “手刀長二尺一,由百鍊鋼鍛造而成。”

  “一般來說,假設你屢戰不死,那麼一把手刀大約可隨你經歷三場千人大戰,而後便會出現斷口。”

  “手刀如此,就更別說馬蹄鐵了,西線真到用馬之時,一場戰役跋涉往返的路途不會低於五百里。”

  “如此規模的消耗,一副馬蹄鐵可以使用多久?”

  徐雲聞言,忽然笑了起來——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

  是了。

  自己忘了件事兒:

  在1856年貝氏鍊鋼法發明之前,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幾乎都無法處理鋼鐵內雜質的問題。

  比如硫,比如磷。

  雖然在相同的時期裡,本土對於精煉鐵的技藝幾乎都要領先於西方,但這只是一個水平向的對比而已。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

  這個時期鋼鐵的量產技術說實話確實很成熟,但質量也的確不咋地。

  現代鋼鐵含硫和磷極低,比如普通鋼要求含硫低於萬分之五,磷要求低於萬分之四點五。

  優質鋼要求要嚴格一點,含硫低於萬分之四,磷低於萬分之四。

  高級鋼材就更高了,要求硫低於萬分之三,磷低於萬分之三點五。

  硫和磷都是含量越低越好,高了鋼材就會變脆,而且提高萬分之一,即會對機械性能造成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