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一百六十章 軍事神器!(新群已建,群號在作家的話)


  “馬蹄鐵?”

  聽到徐雲口中冒出來旳這個詞兒,王稟頓時一愣:

  “那是核武?”

  徐雲想了想,從身上掏出了一副紙筆。

  這是他不久前偷閒做出的鉛筆,雖然字跡效果沒後世工業鉛筆那麼清晰,但應應急還是沒啥問題的。

  至少在效率和便捷性上,要遠高於墨筆。kuAiδugg

  只見他先是在紙上畫了個馬匹的示意圖,又在馬蹄處往外拉了個箭頭,代表著將這個區域放大的意思。

  接著再在箭頭的末尾畫了個馬蹄鐵的簡易圖示,將紙推到了王稟面前:

  “校尉大人,此物便是馬蹄鐵,又叫做馬掌。”

  “它是一種光滑的鐵盤,在每端彎成環,正好能貼合在馬匹的足底。”

  “它不僅能夠保護馬蹄,還能使馬蹄更堅實地抓牢地面,防制打滑。”

  王稟接過圖示看了幾眼,若有所思道:

  “馬掌,這個名字倒是有些意思......”

  徐雲見狀,試探著問道:

  “校尉大人在軍中未曾見過此物?”

  王稟搖了搖頭,語氣很肯定:

  “從未見過。”

  聽聞此言,徐雲反倒是有些迷糊了:

  不會吧?

  宋朝居然沒有馬蹄鐵?

  這可是公元12世紀了啊.....

  如果他沒記錯的話,羅馬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就把這東西搞出來了。

  其實徐雲不知道的是。

  由於馬蹄本身是一種角質層,有些類似人體的指甲,實際上是不會有明顯疼痛感的。

  在中原這類土質較軟的平地和草原上,馬蹄磨損程度不會特別嚴重,歷代也就相對性的沒那麼重視。

  因此在歷史上。

  本土要到元代以後,才會正式普及開馬蹄鐵。

  當然了。

  後世本土曾經在安山古城出土過一副馬掌,經過年代計算,大概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

  這個時間點差不多是在西漢設置樂浪等郡前後,可以說是目前能追溯到馬掌成品的最初年代。

  但這就像歷史上其他一些特殊發明一樣。

  東西出現的早,不代表就會被當時的人接受應用,更不代表能夠進一步社會化的普及。

  有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初漢朝北伐匈奴,馬匹都是七八萬出,三四千回,損失甚至比士兵還大。

  例如《通典》中便有記載:

  (漢武帝)廄馬有四十萬匹。時,匈奴寇邊,起衛青、霍去病發十萬騎,並負私從馬凡十四萬匹,窮追大破匈奴。漢馬死者十餘萬匹,匈奴雖病遠去,而漢亦馬少,無以復往。

  而在這些馬匹損耗中,絕大多數漢馬都是因為馬蹄磨損的原因失了戰力,最終只能埋骨在大漠。

  倘若西漢時期真的做到了馬蹄鐵的普及,這種馬匹損耗絕然不會如此之大。

  華夏自古以來便地幅廣袤,有些邊境地區搞出過馬蹄鐵很正常。

  但它們由於閉塞性的緣故無法做到大規模普及,這也是個無法反駁的事實。

  某些東西是咱們發明並且運用的,咱們一步都不能讓,那是先民們的心血。

  比如中醫,比如傳統節日。

  但有些東西從時代的角度來說咱們是落後的,倒也沒必要梗著脖子把它們強行摟回來——老是嚷嚷著啥東西都是咱們發明的,那咱們不就和偷國一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