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雄 作品

614.兵家

 “東沓入手,公孫度必然知曉,定遣將前來,吾等可以逸待勞!以雷霆之勢破其前鋒大將,降其卒,組建騎射營!”

 “公孫度必不甘心,或可親征!”

 “然也,其料張將軍主事,其心必輕怠之,若其親征,吾等守城,漢升兄領兵繞過公孫度,攻其郡所,其必救之,吾等以陣法圍困,擊其士氣,降其士卒!”

 幾個人圍繞著沙盤,選定了方位,很快就提出幾套方案,組合在一起,一個完整的計劃成型;

 劉浩至始至終都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將幾人的討論記錄並拓展開來,討論結束,整套方案也完成,傳遞幾人看了一遍,一個個紛紛大讚。

 三國時期,少有文案,多以口口相傳,傳的好還好,一旦傳遞途中出錯,那絕對是災難。

 劉浩這種做法,杜絕了這種狀況的發生,同樣也讓下方將領的素質提高許多,幾場大戰下來,這些中層將領必定會提升許多,從這份文案之中,學得不少。

 三國時期,紙張還是太過珍貴,也只有劉浩這種帶著現代屬性的人才用得起這種鋪張。

 查看完戰事文案,一個個不由分說的抄寫一份,實在是這裡面劉浩記錄的方法、目的太過清晰;大風小說

 比如,如何拿下東沓,就記錄了幾種方法,什麼誘敵出擊,什麼詐開城門,什麼特種夜襲,什麼混進城池內外合擊等等;

 拓展開來,就是一份淺顯的兵法,

 作為書籍十分珍貴的三國時代,一個將領很多隻讀過基本兵書,這些兵書十分簡陋,微言大義,幾十上百個字,就是一個計策、方法;一輩子軍事生涯下來,才能領悟通透,而後傳家。

 像劉浩這樣書寫記錄模式,等於一看即懂,而後根據大戰經歷一遍,便能領悟通透,下次再戰,許多場景便可套用書本,簡直就是培養中下層將領的不二法寶。

 諸葛亮和賈詡的抄寫,就是明白這點,非是抄寫其理,而是抄寫這種模式,都認為日後若以這種方式發動戰事,軍隊必定越打越強,那些中下層將領外放出去,也必然能獨擋一方。

 這種狀況,放到地球,也同樣有效,這就是參謀制度的最大好處。大型和長遠作戰的不二之選,將方方面面考慮周全,並堅定的朝著這個方向執行,不出意外,勝利就成了理所當然。

 而意外出現,參謀們同樣會考慮到大多數,哪怕未能考慮到的,出現了,也無需害怕,應對即可,方案也同樣會很快出臺,查漏補缺等等。

 這樣的制度,對諸葛亮和賈詡這樣頂級的智者而言,還真沒什麼效果,對話一番,已經將所有細節記住,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最大的作用,就是節約大量的時間,不需要在戰事發生的時候,一直將所有精力集中到過程中去,低下的人已經知曉瞭如何去做,什麼時候取做,不需要他們在當時當地再次發令,省出來的精力,反而可以縱觀全局,查漏補缺。

 兩人都是絕頂智者,瞬間,就想通對他們的好處,心裡立馬有了決定。

 劉浩也沒想到,他這番做法,直接將地球的戰事計劃文案和參謀討論制度一下就在遼東鋪開,成為第一個三國時代的軍事改革。

 他更沒想到,這個鋪開,使得他得到的第一個兵法不是什麼計策,而是一種模式,鑄造出的兵家文臺也以此為根基,主控整個戰場,這個兵家文臺,被日後的兵家稱之為‘主帥文臺’。

 這個‘主帥文臺’,顧名思義,就是統領三軍之用;任何時候,都能將手下的將領、謀臣拉入其中討論,而後自行生成戰事計劃文案,分發各大將領,並隨時可以查看各大軍隊、將領的進度,監控整個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