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 作品

番外:三大法則

“所以,自覺遵守,犧牲個人利益,這就是美德。”

大夥聽罷,恍然大悟,“對哈,族群法則,這就是美德啊!”

而齊磊的聲音卻又傳了過來,他可不是想掰扯明白愛國到底是不是美德。

突然發問,“我們回頭再看小哲人的論據,他是因為自私,所以愛國。”

“自私是什麼?”

大夥這次想都沒想,“自然法則!”

齊磊,“對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小哲人的論據無可反駁,貌似都對。問題出在哪兒?”

“就出在,他在用自然法則來詮釋族群法則。”

大夥兒,“……”

齊磊,“他當然可以用自私來解釋自己的愛國動機。但是,前面咱們說了,自然法則之於當下的我們只是工具。而每個人的工具可能並不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他說的有道理,但是讓很多人不舒服、不認同的原因。大家的工具都不一樣。”

雛鷹班聽到這兒,一下都通透了。要是這麼理解的話,確實簡單明瞭得多了。

而齊磊,“再問大家,在一個公司裡,你是一個普通職員,你會適用什麼法則?”

大夥又是想都沒想,“族群法則!”

齊磊,“錯了!”

“錯了?”

齊磊,“公司就是一個利益族群,適用族群法則。但是,只踐行族群法則,你就是個大冤種。愛國都能用自私來詮釋,何況是利益明確的公司?”

“正確的方式是,遵守族群法則,但也要會使用自然法則的工具,同時還要把自己包裝成普遍法則的信徒。”

眾人,“……”

齊磊又問,“公司裡的普遍法則是什麼?”

“可不光是法律與道德。”

“普遍法則讓你看上去合群,族群法則讓你做一個好員工,而自然法則則是讓你在合群、優秀的基礎上不吃虧。”

“再比如,假如不是公司的員工,你是一個個體經營者,那是不是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適用法則了呢?”

“和同行之間是什麼法則?與你的客戶、消費者之間又是什麼法則?”

“再比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面對個人,沒有固定答桉。面對你的同行,可能自然法則、適者生存更有用。”

“面對客戶,你可以把他當做肥肉,用自然法則。也可以從同類,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適用族群法則,那就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換取共同利益。”

“還可以用普遍法則,規矩辦事。”

“至於工作生活中面對個人,他對你用自然法則,他就是獅子,那你用其它法則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只能用自然法則回擊。”

“他如果用族群法則,願意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成全你,那這個朋友就是值得交的。”

“至於普遍法則的情景下,不管是公事公辦,還是客套圓滑,貌似也只能陪回去。”

“這就是劉潤先生在闡述的觀點,他認為,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巨嬰”或者“槓精”,正是因為大家不在同一個法則裡進行交流。”

“他不但能解釋愛國到底是不是美德,同樣的也能簡化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其實,齊磊這個不太喜歡方法論的傢伙,就是在教大家一個方法,一個看清問題本質的方法。

愛國是不是美德根本不需要討論,可是不需要討論,也就不能深究其中的底層邏輯。

瞭解底層邏輯,才能簡化處理問題時的過程,也就沒那麼累了而且看的更通透。

……



ps:文中提到兩本書,《做個清醒的現代人》這本,老蒼不太推薦,讀起來需要一定的門檻。

對於有一定辯證能力的讀者來說,倒是一本好書。

第二本《底層邏輯》,有興趣是可以看一看的。而且誰都能看得懂,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收益。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本書更偏向於商業思維,不要跑偏了。

同樣的,《做個清醒的現代人》也有偏好,更傾向於國民性的解讀,以及從政治角度切入問題。

很多人讓老蒼推薦歷史方面的書,這個真不太好說。

我一直覺得,這玩意得有興趣才行,否則推薦啥都是白廢。可是,一直沒看到那種可以培養興趣的好書。

想了很久,分開說吧!

一、如果僅僅只是對歷史感興趣,想淺淺地瞭解點歷史知識典故,那就《趣說中國史》吧!足夠了。(皇帝聊天群比較有趣易讀)

想更深一點,就是吳晗的《中國歷史常識》(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物、知識、典故都有,適合碎片時間)

二、看完了上面的兩本,還有興趣,想系統地瞭解歷史進程、朝代更迭概況,可以先看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有點枯燥,但是非常系統,好書。)

(可以配一本《歷史年表》,或者中外歷史年表。版本有很多,都行。老蒼的是陳會穎的《中外歷史對照年表》)

三、如果既想了解歷史,還想了解華夏文化東方哲學的底層邏輯,那就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

(有門檻,枯燥,但是讀懂了受益良多,是可以收藏裝叉的。)

四、如果《中國大歷史》《中國哲學史》都沒能把你勸退,那可能就是真愛了,但老蒼依舊不推薦你們看大部頭的《二十四史》或者《資治通鑑》。

有條件的買回來裝叉吃灰沒問題,其它情況就算了。

反正就老蒼自己而言,《二十四史》只能當個工具書用,我是沒勇氣讀完的。

還有一個用處就是,和槓精對線的時候,可以掏出官方正史找到哪冊哪頁哪句話,直接拍對方臉上,賊過癮!

好吧,老蒼幹過這種事兒。

至於《資治通鑑》,由於是編年體,事件人物史實都不是連貫的,連當工具書都費勁。

反正買回來好多好多年了,我好像就看了十幾頁,真沒勇氣通讀。

誰有這個毅力告訴老蒼,我拜拜你。

倒還不如《易中天中華史》來的實在,薄薄24冊,有看完的希望。(買一年了,至今沒翻過)

推薦這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初讀歷史,老蒼覺得需要一個引路人,就是需要一個提供觀點的。哪怕最後你推翻它也行,它能讓你看的清晰一些。

五、如果你連全史都看得下去…很不容易了。那麼終極推薦——《教員點評二十四史》。這一套下來,你的史觀和史識儲備至少已經超越99%的人了。

六、如果中國史都不能滿足你了,那…有中外歷史年表對照就夠了。可以再看一看《海洋與文明》、《槍炮、鋼鐵與細菌》。

七、如果你說不是給自己看,給孩子看。老蒼個人觀點,啥都不用推薦,他那個年紀還沒那個興趣,來套《十萬個為什麼》比看什麼都強。

這是老蒼的啟蒙書,我始終認為,我個人對什麼知識都好奇,也喜歡問為什麼的根源,就在這於此。

以上就是老蒼的個人推薦。

老蒼還是那句話,“原來是這樣”和“原來可以這樣”.....

我只是厚著臉皮為你們提供一種可能,而不是絕對。

希望大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問題。

好了,一號開始,老蒼要進入休假模式了,番外的頻率不會太高。

拜拜嘍!

……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