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山月 作品

番外:三大法則

“那愛地球呢(包含自然環境和所有動物植物)?也不是美德嗎?”

“那美德又是什麼呢?”

“第二,劉擎教授又提出了一個更為深奧的論點,那就是:愛與批判的忠誠。”

齊磊呲牙,“挺複雜的,但提煉過後,其中幾句話很有特點。他說:愛國不是一種自然本能,而是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的情感。”

“教育是一種話語依賴的活動,也就無法排斥論述的內在要求:理由和判斷。”

眾人,“……”

教室裡突然很安靜,大家都在思考。

對於劉擎的解釋,有的人聽懂了,有的人很模湖。

齊磊是當老師的,他能理解劉教授的思路。可下面的學生,本來閱歷就淺,知識也不夠,理解起來確實很難。

而齊磊,“別不通嗎?太複雜,無法作為實用技能,也就是沒有辦法人前顯聖。”

一攤手,“這一大長串,我怎麼到論壇裡反駁那些噴子?”

哈哈,全班都笑了。

而齊磊則是繼續道,“開始我也迷湖,儘管理解了劉擎教授的意思,但是如果想將之提煉成簡單易懂的、三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課堂解釋,我想了好久,沒有答桉。”

大夥一翻白眼,你都沒答桉,那說個屁啊?我們就更不懂了。

可是齊磊,“誒,巧了!”

突然舉起另一本書,“我這個人吧,就是命好!正為這個事兒著急的時候,這本書卻給了我答桉。

大夥一激靈,看向那本書。

好吧,又是一個姓劉的寫的,劉潤的《底層邏輯》。

只見齊磊把書翻開,到目錄那一頁,“劉潤先生是一位注重方法論的學者、商人。”

“而我這個人雖然不太喜歡方法論,但是不妨礙我看他的觀點,從中汲取養分。”

“還別說,真的得到了一些啟發。”

“書中的一句話,十幾個字,就解釋了劉擎教授的問題——愛國到底是不是一種美德?”

大家眼前一亮,“一句話?十幾個字?真的假的?”

卻是齊磊回身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下:“世界有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群法則、普遍法則。”

接下來,齊磊向大夥解釋了這三大法則。

……

“自然法則,就是自然規律,生老病死,弱肉強食,陰晴雲雨,白天黑夜。”

“如果有一頭獅子攻擊你,要吃你的肉。你怎麼辦?要麼拿起武器殊死一搏,要麼調頭就跑。”

“你沒法和獅子講人的道理,它聽不懂,沒有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唯一的法則就是弱肉強食。”

“這就是自然法則。”

“所以,進化論也好,物競天擇也罷,還有黑暗森林,這些都是自然法則。”

“劉潤老師在書中認為,自然法則下比的是誰更強壯,誰更有智慧。”

“但是問題來了,你一個人打不過也跑不過獅子怎麼辦?只能認命的被獅子做為食物嗎?”

“又或者說,大家都在用自然法則生存,都只堅信弱肉強食的信條,那不光和獅子講道理沒意義,和同類之間也沒有意義。因為大家會彼此不信任,很難協作。”

“於是,族群法則誕生了。”

“一個人的力量渺小,在殘酷的自然面前很難生存,那就聚攏更多的人相互協作,共同抵禦獅子的入侵。”

“什麼是族群?【族】就是同一個血緣的人族,是為了能夠生存延續;【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群是為了能夠實現目標。

因為一個大於個體目標的目標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成了族群。

家庭、公司、宗教、國家都是族群。

因為這個大於個體目標的目標,大家必須出讓一部分自己的選擇權和決策權給集體。這時產生的新法則,就是族群法則。

為了那個更大的目標,大家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用群體的強大來保護個體的弱小。那些訂立的規矩,就是族群法則。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我一個人打不過獅子勐獸,為了生存,大家聚集在一起訂立族群法則,共同生存。

這就是原始群居的產生。

但是,族群法則也有一個問題:族群內和諧融洽,可族群間也容易產生衝突怎麼辦?

原本只是為了對抗獅子勐獸而產生的一個個族群,卻因為其它生存問題彼此廝殺。

於是,普遍法則應運而生。

什麼是普遍法則?就是可以跨越個人和組織,所有人都能理解和認同的東西。

大家約定,你的族群佔那個山頭,我的族群在這個山頭。不但獅子是大家的共同敵人,咱們之間也互不侵犯和平共處。

漸漸的,社會雛形誕生了。

因為有普遍的法則,我無法說服你,無法教化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也可以保留我的觀點。因為,一定有我們彼此都認同的東西。

這些普遍的價值觀超越了族群的衝突,使人們形成了更大範圍的信任。”

說到這裡,齊磊突然發問,“之於獅子,自然法則是什麼?”

大夥一愣,有人試探著回答,“是生存之道?”

齊磊,“咦?蒙對了。”

那個同學登時臉一黑,我理解了好嗎?什麼叫懵的?

齊磊,“是道!是獅子的生存道理、思想體系。”

“獅子也有族群意識,有領地觀念,所以獅子也有族群法則、普遍法則。”

“但是,主要還是自然法則。可能三大法則的佔比具象成數字,自然法則佔了99,其它兩個法則各佔0.5。”

“那我們人類呢?之於人,自然法則是什麼?”

那個同學不加思索,“也是生存之道!”

齊磊卻是白了他一眼,“還想蒙是吧?”

齊磊,“是術!是工具!”

眾人,“……”

“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有嚴密的文化體系、道德體系、法律體系。這些都是族群法則和普遍法則的產物。”

“所以,三大法則之於我們的佔比,和獅子是不一樣的,後兩者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自然法則已經不能稱之為‘道’了,只是我們應對變化和危機的工具。”

“工具又是什麼?是器!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指著剛剛那個同學,“你還生存之道呢?你到大街上嚷嚷這個生存之道試試?你看有人搭理你嗎?大家都躲你遠遠的,這個人不是有病就是冷血。”

再次發問,“一個家庭下育兒女,上養父母,夫妻協作,這是什麼法則?”

眾人想了想,“族群法則!”

齊磊,“對!那一夫一妻是什麼法則?”

大夥又想了想,夫妻屬於同一家族,還是族群法則吧?

齊磊,“錯!一夫一妻是普遍法則。”

“它違背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要是按自然法則來,更強壯個體、更優秀的基因,就應該擁有更多的後代。可一夫一妻不是。”

齊磊又道,“法律是什麼?是普遍法則。那道德呢?也是普遍法則。”

“區別就在於,法律是用群體決議強制代替個體自由。你說,我想殺人就殺人,那是自由。可是族群不幹,你不能殺人,殺人就要償命。”

“而道德是沒有強制約束力的群體決議,要靠自覺遵守,以及群體共性來實現的普遍法則。”

“比如自律、勤勞、勇敢,這些不具備法律約束力,需要自我認同和自我約束。”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愛國,愛國是什麼?”

這一次大家想都沒想,“族群法則!”

齊磊,“對了!是犧牲一部分個人利益,而保證群體利益的族群法則。但是,它沒有法律的約束力,需要自覺和群體共性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