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135章 對手的立場

    “以結果論,事情是否解決?他能在事後果斷收攏兩淮鹽商,將長蘆、兩淮等鹽引快速以舊換新,朝廷拿到了捐銀,鹽商的鹽也得支兌,上下已無矛盾,鹽價下降……”

    “如此下來,誰還會計較他用了什麼方法?”

    元守直直接站起來,厲聲質問道:“那就可以為做事不擇手段?連大明的規章典制都可不顧?賓之,你這可是在助紂為虐。”

    閔珪趕緊勸說道:“良弼你息怒,都知你性格秉直,但氣大傷身。”

    元守直人在通政使司多年,一直就是個火藥桶的脾氣,連同僚好友都被他得罪了不少,熟悉他的也都知道他這脾氣。

    李東陽耐著性子道:“典章制度制定出來的目的,便是為解決問題,若說要照章辦事,那乃是我等儒臣所為,他一介外戚出身之臣,往常文不過點墨,武不能上馬定邦,指望他恪守規矩,諸位或許覺得他理應如此,但敢問陛下又如何想?”

    說了半天。

    又回到最初的問題上。

    只要皇帝覺得沒問題,那就是沒問題。

    若說張延齡變成一個恪守規矩,靠朝廷典章制度把事辦成的人,皇帝為什麼要用張延齡而不用別的大臣?

    皇帝最近之所以這麼寵信張延齡,不就是因為張延齡能靠那些非常規的手段,完成非常人所能完成的事情?

    換了你們自己是皇帝,難道就要恪守規矩出了問題就怨天尤人,最後看著事態繼續惡化?

    閔珪到底是聽明白了李東陽的話,無奈道:“賓之也是為我等著想,怎就落得如此境地?”

    李東陽道:“自弘治伊始,聖上對我等文臣禮遇有加,做事全都仰仗於我等,以至於開創大明中興之世,但文臣不常眷於皇恩,臣班自弘治初更迭數次,如今外戚以非常之手段竊占皇恩,我等當更思社稷報恩方為令陛下轉念之策。若只以外戚為敵,長此以往只會令大明陷入黨爭之局,非人臣之所為。”

    李東陽話中的意思。

    現在出了個不守規矩但能辦事的張延齡,你們也別想著怎麼對付張延齡,應該想出了問題怎麼合理解決,讓皇帝不用走投無路非要用張延齡不可。

    只有皇帝覺得張延齡可有可無,或者說皇帝覺得我們能做張延齡做不了的事,才能逐漸讓皇帝把對外戚的恩寵再轉移回我們身上。

    否則,只想怎麼去打壓張延齡,只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只會令親者恨仇者快,那些等看大明朝笑話的外夷、內賊才會暗地裡高興。

    閔珪問道:“那就這麼放過他?”

    李東陽道:“劾必要以其過錯,其無錯,或於聖上眼中無錯,我等奈若何?不妨平心靜氣安心等候,一個外戚,短短兩三月的風光,豈會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