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染衣 作品

第二百七十一節 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一)

    沒有獲得東南亞的“貿易壟斷權”,也就意味著他們要和目前的外貿系統分飯吃,而且他們也無權驅逐那些航向三亞、臨高、廣州、高雄的英國、荷蘭人、日本人等等外國人的商船。他們都是在元老院的“自由貿易”的旗幟下航行過來的。

    “在17世紀搞自由貿易,這tmd就是白痴行為!白白讓歐洲人賺去了多少錢!”周圍不止一次的暗暗腹誹該政策。

    不過詆譭貿易自由自然是不成的,畢竟這算是元老院的共識。而且外國商船的定期到來從很大程度上也節約了運力,降低了物價。特別是這些年來荷蘭東印度公司大量輸送到臨高的稻米可以說極大的緩解了元老院的糧食壓力。

    可惜荷蘭人的科技和元老院差距太多,元老院可以說服荷蘭人在東印度群島種植橡膠和油棕,卻沒有辦法告訴他們如何去開採那些功業口急需的各種有色金屬礦產,就算願意手把手的去教,荷蘭人也未必有這個動力去做這種投入大,收益小的生意。畢竟把當地生產的稻穀賣給元老院來更為容易。

    這種啃骨頭的事情自然只有我們來做了,周圍暗暗吐槽。

    不過,元老院給他另一個口子,那就是在整個東南亞範圍之內的貿易,外貿公司不會插手,南洋公司可以便宜行事。自行組織東南亞地區的貿易活動。

    至於軍隊,他倒沒有太放在心上,所有的駐外站都沒有軍隊,但是他們多少都能自己拉些武裝。而且一旦殖民地建立,便可以名正言順的以組建“民兵”的名義建立武裝,同時申請國民軍駐紮。這些國民軍到了東南亞還是一樣在公司的指揮之下。

    鑄幣權他本身也不在乎,本來這就不是企業能問津的東西。而且殖民地和東南亞本地的貿易網絡一旦成了氣候,也可以幫助儲備行擴散銀元和銀元票的使用面積,程棟這些人只會更感激自己。

    至於外交,元老院現在有屁個外交。也就在巴達維亞派了個領事而已。當然這也不算什麼。他感興趣的是搞殖民地建設和採礦,不是籤什麼友好通商條款。

    自己的第一步落在哪裡呢?作為新鮮出爐的南洋公司總經理,周圍的心裡開始盤算開了。從他內心身處來說,經略越南一直是他的主要目標,而且元老院在越南是有基礎的,除了鴻基煤礦之外,這些年通過貿易和武裝滲透,插手南北朝之間的混戰,在越南已經獲取了不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