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橋頭 作品

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二)

    “曾尚書言之極是,”蔡賢卿深表贊同,“而奉相只為二百門炮而已。何苦為了區區幾門大炮,去冒這等大的風險?待海亂一平,把吳思經放回彼國,那時有多少火炮,隨我購取,還愁無財力不成!”

    “你們皆是腐儒,如何懂得火炮的可貴之處!”鈕遠漲紅了臉喝道,“汝等……”

    “嘖,”柳鎮年一咂嘴,打斷了他的話,“奉相莫動肝火。你做此事實是欠缺考慮,我也難以理解。你不要把時間浪費在鬥嘴上,應該先和太子合計一番。”

    一直順風順水的鈕遠本以為眾臣不敢多嘴,誰知他們是假裝恭順,然後抓住機會發起了一片質疑聲,彷彿使自己跳入了沼澤,寸步難行。他近來哪曾遭受這般屈辱,頓時心煩意亂,‘大不了豁出去了!讓他們就此閉嘴!’他越這麼想著,便越管不住自己的嘴了:“胡說八道!現在哪裡的海寇敢出沒?捷報都遞上來好幾封了,本官早就禦敵於國境之外了!”

    這一段話擲地有聲!諸位大臣無一例外地伸長脖子,直勾勾地望向鈕遠,一個個手足無措!

    “我怎麼都不知道有這回事?”柳鎮年像是被從頭到腳潑了一盆冰水,精神猛然清醒了,“你給我講下去!”

    “柳相,這件事我本打算之後說的,”鈕遠慌忙向他作揖,“您不用怕,我不是向您瞞的,是向百官們瞞的。這是我早已定好的雙管齊下之計。”隨後,他便站到大殿中央,把禁海令、布海防等種種大事一五一十地講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