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咖啡的柯基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六章 清丈田畝

無疑他們二人此刻彷彿立於聚光燈之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會齊聚在他們的身上,張茂則安排了兩名內宦負責引路,也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為了避嫌,這一路上的聽聞自己都可以脫身其外。

而兩名小宦雖然在前面引路,卻是神情在不易察覺的注視著二人,好在剛剛聽的並不真切。

宮裡的宦官宮人都有可能成為外面人的眼線,因為身為官家坐在萬萬人之上,卻是不能看到所有的人,而宮中的一些宮人在聽到消息也樂意以此換來一些銀錢。

資政殿之中已經站滿了朝臣而官家也端坐在其上,他們手中每個人都收到了狀紙,也就是這抄錄的副本。

而楊秉在接過手中的狀紙就明白了為何會在資政殿中審理此桉,不僅僅是楊秉其他的一些官員也都在心裡猜測的七七八八了。

江志從殿外走進來甚至都有些身子戰慄,下意識的想要扶住那朱漆金釘的大門,身邊的張安樂反倒是澹定一些,倒不是他比好友更加沉穩,只是他讀書讀的多了所以性子本就木訥。

好在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十分艱難的走進了大殿之中。

“延州綏德縣學子張安樂,參見陛下!”

“延州綏德縣學子江志,參見陛下!”

“平身吧!”

二人聽到此言方才站直了身子立在了那裡,而上座的趙禎打破了這種沉寂的場面。

“你們二人言這方城縣,有人發放印子錢導致有人家破人亡,民間也有許多百姓因此而丟失土地,此事是真是假!”

江志知道身側的好友不善於言辭,所以作揖說道:“回陛下的話,小民所說句句屬實絕無半點汙衊!”

就在此刻一名綠袍官員站了出來,舉起笏板說道:“官家切莫被小人所矇蔽,兩名士子不思科舉一心只想邀名,臣覺得當剝除兩人科舉資格永不錄用!”

就在此人的話語剛剛落下,就立刻又有官員站了出來說道:“二人乃是攪弄是非之人,明明為西北延州的生民卻干預起了西南路唐州方城縣之刑事,且此桉當移交當地縣衙處理,分明就是心懷詭譎之人!”

這一下子就被許多的官員批判成了攪弄是非罪大惡極的人,言語之中儼然就將兩人當作了那玩弄權謀的縱橫家。

這在本朝可不是一個好的聲名,當初的楊秉也曾被施加過這樣的名聲,因為縱橫家就是隻看重利益而道德的底線很低,恰好如今又是儒學大興之時,德行乃是批判一個人的標準。

若是你都沒有了德行自然就是人人喊打的角色,那可就是道德的廢墟了!

而如刑部侍郎楊秉,宰相吳恕還有御史中丞王素都沒有言語,以及諸多的中樞大臣靜靜的站在那裡不作言語,彷彿這朝堂上此刻的紛爭與他們無關一樣。

而這朝堂上自然不是一言堂,也不僅僅只有一道聲音立刻有官員出聲反駁,一下子彷彿亂成了一片。

此刻沒有撩起袖子打起來,就是他們身為士大夫的底線所在了,而此刻一道聲音響起卻是讓朝堂上安靜了許多。

“難道我身為延州的宋人就不是大宋的百姓了嗎?難道錯了的事情不能糾正嗎?”

就在有官員站出來反駁之時,此刻上座的官家趙禎出聲道:“不錯,錯了那就要改,若是矇住了眼睛就覺得我大宋是承平之世未眠自欺欺人!”

底下的大臣沒有急著出聲而是明白官家還有話要說,果然只聽見趙禎繼續說道:“民間印子錢實在是害民良多,可以微知著需得以益民之法替代!”

這就讓底下的群臣明白了懲處那發放印子錢之人的事是小,推行“益民之法”是大,他們心中早有預料所以方才有人會站出來去批判兩名士子的險惡用心。

趙禎突然想起了當初私下與老師議政之時說起過,何為真正的益民強國之法?“民不加賦而國用饒!”

當時他聽見此話立刻想到了和桑弘楊所說的“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有異曲同工的意義,他年少之時老師就教導過他,多讀史書明政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