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破萬法 作品

第七十三章 大唐混亂的學術思想

    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則喜歡佛家,在境內大肆新建寺廟,大慈恩寺,樂山大佛都是在他們主政時修建而成。

    儒家此時非常勢力微弱。

    要等到韓愈寫出《原道》之後,儒家才開始得到朝廷的重視。

    全文觀點鮮明,有破有立,引證今古,從歷史發展、社會生活等方面,層層剖析,駁斥佛老之非,論述儒學之是,歸結到恢復古道、尊崇儒學的宗旨。

    李瑁前世恰巧就讀過這篇文章。

    重生之後,記憶力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原文的一個個字在此時浮現在腦海中。

    李瑁立刻拿起桌案上的毛筆,把整篇文章都寫了下來。

    正好此時蕭嵩也走了進來。

    “蕭相快過來,看看朕這篇文章寫得怎麼樣?”李瑁急忙示意蕭嵩別行禮了。

    蕭嵩自認還是有才學的人。

    “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而之焉之謂道。”

    可是當他拿起文章一念,頓時就驚得下巴大張。

    開篇一句,就盡顯作者的古文功底,這完全不可能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能寫出來的啊!

    李瑁看著蕭嵩臉上的懷疑之色,大怒道:“他王子安二十四歲可以寫出《滕王閣序》,朕二十多歲就不能寫出這篇《原道》嗎?”

    “臣不敢!”

    蕭嵩急忙收起懷疑之色,往下看去。

    “老子之小仁義,非毀之也,其見者小也。”

    唸到此處,蕭嵩臉色鉅變,立刻拜伏在地上。

    “陛下,此篇文章萬萬不可流傳出去啊!”

    “陛下身為太上玄元皇帝的後代,怎麼能議論祖宗的是非呢?”

    “值此板蕩之際,天下間觀望的藩王不計其數,陛下此文一出,置他們於何地啊?”

    蕭嵩表面上是在說藩王,實際上是在說李瑁背棄祖宗。

    “朕只是給你看啊!”

    李瑁見麾下的大臣反應如此之大,也有點意外。

    只好收回了那張稿紙,放回了桌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