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山師叔 作品

第八十二章 去挖個人?

    憑藉著“良心”,彗星汽車已經兩三次衝上熱搜,短時間內更是贏得一片的正面評價。

    這個良心,是價格。

    即使加上電池包封裝、安全措施等成本,鹵素電池相比於鋰電池都有著巨大價格優勢,所以彗星汽車的策略也可以定的很不講武德的:

    同樣的價格我跑的更遠,同樣的航程我更便宜。

    事實也證明價格的吸引力是無敵的,最低端的l1,最廉價的兩廂車型,搭載55kwh的電池組有ctlc工況540公里的續航,指導價7.9w,如果沒黃牛加上補貼,落地也貴不了多少。

    江誠還記得他看李錇發佈會直播的時候,看著他和雷布斯一樣“痛心疾首”的說:

    “當時我們的工程師報價說要13萬以上,但我說這個價格絕對不可能,我晚上十一點去找到了老闆,我說這個價太高,要做人民都買得起的好電動汽車。

    最後我說服了ceo、生產部門、銷售和後勤,最後把這個數字降到了幾乎不賺錢的地步,這只是為了我們的初心。”

    如果不是早知道即使l1的出廠價利潤都有35%左右,江誠或許都會被他這番話感動的哭了。

    畢竟一輛很普通的家用小轎車落地13w也就那樣,續航500公里以上的電動汽車這個價只能說便宜了,哪怕是兩廂車能做到10w都算得上極其有性價比。

    當時的彈幕上猜測的最低價也不過是9.9w,但李錇揮手後幕布上的數字是驚人的指導價7.9w,要不是和經銷商通過氣,他們或許都錯以為這裡是出廠價而不是指導價了。

    江誠過後翻了翻相關視頻和網上的評論,回覆都極其統一:還要什麼自行車。

    ctlc工況540公里,能跑能遮風擋雨,7.9w可以說是做慈善了,要不是他們強力堅持,經銷商都想把價格再提一提。

    兩萬一千輛的預售數據裡一萬多都是l1型,這顯著說明現在不是說大家都買中高檔車,而是沒有這個價位的選擇了。

    所以哪怕是比宇迪有著多年的口碑和市場,愛國民族品牌人設都被分去了不少,畢竟人都是現實的。

    國貨比宇迪確實好,各方面都不錯,但也不是誰都能輕易掏出那麼多錢支持的。

    不需要過多的立人設營銷,就靠這一點國產良心的牌子就有了,而且連帶最近氯鉛酸也火了起來,這種邊沿不受待見的化學物質一時間都成了熱門課題,王家岷打電話過來要求漲工資,理由是北大又想把他高價聘回去帶團隊。